“春水初生古渡头,隋堤梅影瘦湖幽”“莫言未到烟花季,且看春痕已上楼”。这是今年2月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委员在扬州调研时,有感于古老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写下的诗句。
仁丰里是扬州四条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全长700多米,是全国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唐宋“里坊制”格局街巷。俯瞰街区全貌,走进街巷深处,探查施工现场,了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与相关部门座谈研讨……张广汉的调研一丝不苟。
去年,张广汉也是一如既往地行走在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等,绍兴、祁县、喀什等多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深入基层,深度调研,既是张广汉的工作方法,也是履职“密码”。
“在调研中,一方面要发现问题,探索解决的路径;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分析思考,加强推广。”多年致力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张广汉表示,全国各地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益经验,比如如何因地制宜设计规划布局、如何调动居民参与古城更新改造、如何发展文旅新业态等等。“但这些经验的交流、分享还做得不够,应探讨形成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有益经验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借鉴、创新,提高保护和发展效能。”他建议:“要加强研究,通过学会或者学术期刊机构,提高行业的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
不久前的春节,“古城过大年”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张广汉也带着家人参与其中。徜徉在古香古色的街道,既能感受年味儿十足的传统民俗风情,也可体验活力满满的多彩活动。古城里的繁荣景象让张广汉兴奋的同时,也让他进一步深思。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需求密切相关,随着城市的改造更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
今年全国两会,张广汉继续关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数字化建设、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等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购置小汽车,在老城区,一般人口密度较高,街道也比较狭窄,停车就很困难。”张广汉用一个典型难题举例。他认为,老城区是历史文化集中的区域,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对象保护和改造方式也不同,需要详细合理地规划。“所以说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是个非常复杂、精细、专业的‘绣花功夫’。”张广汉说。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在张广汉看来,这对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有力促进了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他期待着,千年历史文脉在现代生活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