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就热点问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各界关注。
黄润秋: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跨过90%门槛
“这十年全国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性的变化。”黄润秋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新改善的特征可概括为“下30”“跨90”。所谓“下30”,是全国的PM2.5平均浓度去年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以下,达到了29.3微克/立方米;“跨90”则指,地表水的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跨过了90%门槛。长江连续5年、黄河连续3年,干流的水质达到了Ⅱ类及以上。
去年,生态环境部调整了PM2.5浓度发布规则,从过去发布整数位调整到小数点后面一位。黄润秋说,这正是为了更加精准、更加客观地反映各地在大气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治理成效,“0.1微克、0.1微克地去抠”。其中,工程减排方面,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十四五”期间已经累计下降15%和11%,超额完成了“十四五”下降10%的目标,有力推动了环境质量改善。
黄润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但是环境质量并没有因此而恶化或者降低,而是在不断持续改善,有的领域还有比较大的改善,这正是我们正确处理好这对关系的真实写照。
李国英:近10年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建设98处国家蓄滞洪区,分蓄洪容积达到1090亿立方米。”李国英介绍,水利部积极推进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防御工作体系建设,这“三个体系”,在去年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汛期,全国有1321条河流发生洪水,水利部门提前发布洪水预警4303次,发出各类调度指令3.01万道,全国有6929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防洪调度运用、拦蓄洪水1471亿立方米,减淹城镇2330个(次),减淹耕地1687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115万人(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李国英表示,近10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京杭大运河断流了100年,如今已实现连续3年全线贯通;永定河断流了26年,如今已实现连续4年全线贯通;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韩俊: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增产221.8亿斤
“去年我们克服了比较严重的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增产221.8亿斤。”韩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去年的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是有技术、投入、政策支撑的。最近三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平均已经超过1.39万亿斤,所以说确定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是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还要继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初步还要再建8000万亩左右,要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还要有提升。”韩俊表示,提品质方面,就是要培育推广像优质稻谷、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高产大豆等优质品种,还要扶持现代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生产更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让全国人民能够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更营养更健康。
(记者 付振强 李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