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人形机器人在舞台上扭秧歌、转手绢,大家印象很深刻吧!”在小组讨论会上,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委员的话,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深耕该领域多年的许礼进难掩兴奋:“人形机器人正逐渐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新一代智能终端。”
“虽然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实现从‘追赶式创新’向‘开拓式创新’的转变,但在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康养医疗等领域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和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礼进说。
如何拓展人形机器人的场景应用,让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许礼进认为,一方面要重视标准规范问题,加快制定人形机器人通用技术标准,明确通信协议、人机接口等基础规范,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互认。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人形机器人可能引发的安全伦理问题。
许礼进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形机器人可能引发物理伤害、数据泄露等风险,其拟人特征也可能产生情感依赖等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人形机器人伦理规范,出台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机器人行为的道德边界,真正实现人机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同时,让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实现落地应用,为企业生产制造和群众日常生活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还有赖于科技创新驱动、瓶颈技术攻关,以及不断完善行业规范、探讨商业模式、夯实法律法规。
“只有整个发展生态完善起来,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许礼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