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委员履职故事
记者手记 | 东方的夜莺
想起一则名叫《夜莺》的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唯一一篇以中国为背景创作的故事。主线情节围绕两只外形一致的夜莺推进。镶满钻的人造夜莺只能机械重复曲调,自然中成长的夜莺则会按自己的方式高歌。
巧的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就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还巧的是,她是中国首位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集于一身的歌唱家,更巧的是,她和童话里自然之子的夜莺一样——都追求一个“真”字。
相信看过舞台上或荧幕中吴碧霞演出的人,都和我有一样的共鸣:她似乎就是为歌唱而生。从童年热爱,到闪耀舞台,一步步声乐跋涉,血肉之躯锻造成了乐器,每个音符都带着金属般质地。
艺术的真谛,本就包含让看似相斥的支流在深处贯通。面对中西声乐体系的交汇,她把质疑碎石熔炼成桥墩,在文化断层上架起桥梁,每个转音都是文明对话。
比起采访,记者与吴碧霞更像是一种“朋友间聊天”,舞台上的她让歌唱光芒万丈,舞台下的她同样闪着艺术家之光。面对鲜花和掌声,她始终保持苦修之清醒。歌者长出了年轮,歌声依旧初雪质地。我想,艺术家不只在聚光灯下,更在黑暗中的自律里。当我们谈论起吴碧霞,敬佩的也不只是专业,还有她的温润、坚韧、向着完美之境跋涉。
器者无界,艺海无边,是吴碧霞对艺术之要求,也是对青年之期望。当古老而永恒的“中国故事”在舞台上破土而出,她站在光里,光也从舞台洒向世界各地的每一位听者。
纯粹者自带刀锋,艺术之真无须加冕。(本报记者 付振强)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