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重庆市全国政协委员建言—— 激发消费动能 营造“渝悦”氛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特别提到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自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以来,重庆市坚持聚焦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布局品质消费载体,集聚发展特色消费品牌,融合打造多元消费业态,持续激发新型消费动能,全域营造“渝悦”消费氛围,消费市场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重庆市全国政协委员围绕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言献策。委员们呼吁,聚焦消费提质扩容,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着力,稳固消费提质发展基础;从加强创新政策支持、重点政策支撑、联动政策落实等方面着力,强化消费提质政策支持;从加强国际宣传推广、支持举办国际顶级消费活动、加强营商环境优化指导等方面着力,优化消费提质氛围环境。
近段时间,随着“开往春天的列车”等文旅IP再度点亮重庆新一季消费场景,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高琳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将山水资源转化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消费竞争力。
高琳表示,站在海外游客不断涌入的风口,在完善服务方面,要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加强涉外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愿消费;在营销推广方面,要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多方位展现重庆的非遗项目、节庆活动、都市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系统性提升重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建立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培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温涛看来,开辟消费市场扩容提质新空间,消费领域人才培育是重要抓手。
温涛认为,一方面,要推动旅游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多元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智能传播推广和运营保障服务等核心模块的综合施策,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商科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传播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文旅商业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和国际化服务能力,让“老队伍”适应“新形势”,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筑牢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法治根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建议,完善消费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司法保障机制,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建立健全市场秩序信用体系,加强对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和信用监管,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制度,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本报记者 凌云)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