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5年第一期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二期

论王丹文人画中的“五气”

2025年03月17日 13:41  |  作者:孙维林  |  来源:《画界》2025年3月第2期 分享到: 

王丹诗书画印集于一身,他的文人画渊源传统,融汇诸艺,蔚为大观,已成为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松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王丹的绘画创作既没有脱离传统文人画的题材选择和创作范式,又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语言,守正而富有新意。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将深邃的意境、含蓄的情感、诗化的语言、蕴藉的用笔等文人画表达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观其绘画,映照其心,与其说是一幅幅精彩画作,倒不如说是他的内心独白和自我画像。境由心造,画为心声,他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感悟都倾注在笔末毫端了。

1-120-46

行歌企望图(国画)/王 丹

观赏王丹画作给我的突出感受是其作品中充溢着金石气、书卷气、山林气、烟火气、浩然气,气象宏阔,古意盎然,意境玄妙。北齐谢赫提出画有六法,首推“气韵生动”,意指艺术作品应体现宇宙万物的气势和人的精神气质、风致韵度,这既是中国绘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也是中国艺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吴昌硕提出“画气不画形”,结合草、篆用笔“以气写形”,将金石趣味融入绘画,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王丹“以气写形”,不关乎物象形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而是将笔气、墨气、色气融为一体、气脉贯通,追求作品的气势、气度、气机,正如倪云林所言:“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耳。”从王丹作品中可看出其写神而遗形、得意而忘形的自然流露与随机生发,让观者忘情地沉浸在他所营造的能量满满的气场当中。

显然,王丹画作中呈现的“真力弥漫”“生气远出”(司空图《诗品》),离不开一位艺术家应有的天分禀赋和娴熟而高超的多方面技艺。

1-120-47

义勇军战士造像(国画)/王 丹

谓其画作具有“金石气”,是因为他以碑入书、以篆籀笔法入画,追求古朴、雄浑、静穆之美,有金声玉振的悠远绵长,有钟鼎石刻的质感骨力,他的书法以北碑为底色,融入了帖的圆融,方圆相济,藏露兼施,赓续了碑学大家沈延毅的余韵和遗风。他还游走于钟鼎铭文、石刻砖文之间,捕捉庙堂之气象,吸收民间之精粹,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体现在其画中就是骨法用笔,老辣劲道,入木三分,如黄钟大吕,铮铮作响,似盘藤老树,苍劲雄强。

值得一提的是篆刻的介入和加持,更使王丹作品金石气息浓郁,刀味凌厉、铸味醇厚、印味十足。王丹以篆刻最先出道,又首开陶瓷印先河,被誉为“中国陶瓷印第一人”,篆刻固有的理念自然注入到他的绘画当中,他以笔当刀,追求刀的力度、锐度、精度,刀削凿迹,踏石留痕,无形之中为画面增添了爽健、凝练、厚重的韵致,再钤印上自治印章,画面陡增金石韵味。

1-120-48

金石万古传(国画)/王 丹

谓其画作具有“书卷气”,是因为他的画作充满诗心、诗意,这从他诸多的题画诗中便可见端倪。有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诗书画”比作人的“精气神”,“画”是“精”,“书”是“气”,“诗”是“神”,组合在一幅作品中,“诗”的灵魂作用就不可小觑了。苏东坡称中国文人画开山鼻祖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既是对文人画的一种高度概括,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深刻揭示。这让我们看到,诗与画不仅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二者通过相互的融合与交织,可以共同构建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和精神追求。王丹的题画诗既有以图释诗,又有以诗释图,还有诗画同体,均是通过对世界的感知、生活的感受、情义的感念,以诗言志,赋诗传情,建立起具有人的主体意识的图文关系,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浓厚的人文精神,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王丹的题画诗直取古风,直抒胸臆,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不矫情、不晦涩、不做作,诗格高、诗气清、诗情重,诗与画二者相互映衬,珠联璧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2

长今亭望虎溪寒(国画)/王 丹

如他为二十年前旧作题诗:

长今亭望虎溪寒,苍石相依手足连。

天假难留英岁月,断碑犹剩旧容颜。

题画梅诗:

寒来已是雪满门,素庭一望东山真。

江南此枝应正放,小斋独坐写精神。

他不仅以写诗见长,文章、对联等都是他的最爱,体现出他深厚的国学根基和较高的文学素养,这些都为他作品中富含“书卷气”添加砝码。

谓其画作具有“山林气”,是因为他以山林为描绘对象,展现丰富的自然元素,表现山林所蕴含的精神气质,传达出其崇尚自然,归于本真,“意和同悦,身合同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他蛰居于虎溪窑多年,虎溪窑涵泳溪水之灵韵,蕴藏山林之清幽,他曾诗赞:“求趣求朴生气远,灵府高标意若拙”,他钟情此地灵山圣水,很多作品都以虎溪窑为蓝本,可看出他与山林有不解之缘,他曾画出多幅以《山林有约》为题的山水画,给人以空灵、宁静、悠远的审美享受,表达了他崇尚山林、游乐山林、心归山林的自然本真,他曾说:“乐山、乐水是人的天性,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融合也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状态。”虎溪窑给他以栖身之地,也给他带来创作灵感,《虎溪窑主人治印图》《秋闲静隐》《幽林》《味闲居》《游春图》《清音》等,都是以虎溪窑为素材,“俯仰即是,不取诸邻”(司空图《诗品》),以一隅之山林展现了天地之大观。

当然,作品中的“山林气”不是泛泛地描山绘水,纯粹自然主义地描摹和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重境界,画出的是王丹的精神山水、梦中桃源、胸中丘壑。

谓其画作中具有“烟火气”,是因为他的画中传达出与人们日常生活、平凡场景紧密相关的元素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一种贴近生活、真实可感的氛围,能让观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这种共鸣可以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差异,在作品中找到维系共同情感的纽带。他以友情、亲情、爱情创作的作品情意绵绵、感人至深。

他为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创作画作并题诗:

仙风道骨气,东西南北人。

雁荡铁城嶂,金石万古传。

这些都体现了他对前辈的真挚情感和为人的真率坦诚。

癸卯(2023年)是王丹和夫人、女儿的本命年,王丹创作了几幅《三兔懽耳祈吉祥》,画面上三只兔子憨态可掬,活灵活现,表达了一家人和睦亲善、祈福永年的美好愿望。

谓其画作具有“浩然气”,是因为他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东北抗联将士造像,反映了抗联义勇军坚守抗日救国的理想,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他的画作既不同于王盛烈《八女投江》、赵华胜《转战—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不同于孙恩同《一曼小屋》以物传情,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现方式,而是以浮雕式造型、写意性手法、单纯化色调,突出表现义勇军战士坚定刚毅的钢铁意志,突出表现即使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也要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从10年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始,他就尝试创作这一类题材作品,此后,一直在这一领域深入挖掘,不断注重画面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提炼、构图的设计、环境的渲染等,用重、拙、大的笔墨,给出了与传统文人画不一样的绘画图式,拥有了个性化绘画语言,他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作品获得辽宁优秀美术作品奖,虽然因为落款引用字句不完整而与进京展失之交臂,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验证了他的探索和实践是成功的。

陈寅恪曾概括“文人画传统”的精髓具有“四要素”,即画家应具备人品、学问、才情、思想而兼善诗书画,这对文人画家是一个很高的定位,按照这一逻辑,再反观王丹的为人为艺,可称得上文质并重、德艺双馨,完全具备了文人画家的特质和条件。

“艺品即人品”。王丹把“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经过二十几年的精心经营,王丹的虎溪窑已成为一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一处艺术家的精神道场,但是他并没有把虎溪窑作为个人资源独享,而是把个人资源转变为公共资源,放大文化名人的溢出效应,通过建设民俗文化村,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促进当地文旅事业发展,来助力乡村振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孟子·梁惠王下》),这就是王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王丹敬业乐群,也尊师景贤。他早年受教于云翁陆俨少、金翁康殷、碑翁沈延毅、帖翁杨仁恺、碣翁李世伟,为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他特意在虎溪窑“恩师山”上自己设计、雕刻五尊石质雕像,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王丹是富有激情、才情的艺术家,是不因循守旧、敢于开拓的艺术家,是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艺术家,他画作中呈现出来的“五气”就是他完美人格和艺术主张的真实写照。

1-120-49

王 丹

1963年生于锦州,国家一级美术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委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碣石印社社长。

作品多次在国家级书法、篆刻展中获奖,曾在中国美术馆及日本举办个人展,有多部作品集出版发行,获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21年获篆刻艺术突出成就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杨文军

未标题-1

2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