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数字金融赋能实体,国寿凭啥跑出了加速度?

2025年03月19日 11:0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3月19日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实践证明,作为实体经济的“服务者”,金融业近年来拥抱数字技术决心之足、行动速度之快令人振奋——数字金融不仅能有效降低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更能通过懂行业、懂数字化,寓赋能于服务之中,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近年来,中国人寿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切实深化数据治理和数据利用,更精准地满足各类实体经济主体的多元融资和保险保障需求,为乡村全面振兴、普惠金融、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支持。”谈及发展数字金融,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更愿意用“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来评价这项事业。

面向农民群体,推出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业保险等产品,利用数字化平台简化投保流程,扩大保险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

为破解牲畜养殖风险高、识别难等问题,推出肉牛养殖保险,通过“牛脸识别”系统,建立肉牛唯一生物特征的数字身份,同时还延伸出“牛脸识别+活体贷款”“牛脸识别+质量溯源”等跨界服务;

持续优化智慧农险体系建设,通过“国寿i农飞”无人机管理平台、“国寿i农图”农险GIS系统,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立体服务,同时建立小麦、水稻等主要作物AI智能识别模型,2024年识别受灾面积近2万亩……

资料显示,借助数字技术,中国人寿将金融保险产品与特定场景紧密结合,推出一系列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与此同时,借助数据、渠道和技术优势,更准确地识别中小微企业以及长尾人群的信用风险,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全面覆盖长尾人群、产业和地区,也让中国人寿与客户走得更近。

比如,为更好赋能企业客户经营管理,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根据科创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开发系列特色产品,特别是针对初创期、成长期内科创企业高技术、高成长、轻资产的特点,通过整合内外部大数据资源,依托自研的互联网贷款筛选模型,推出“惠信通”贷款产品,实现客户授信申请、审批、合同签订、提款、还款的全线上化,有效满足企业小额、短期流动资金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广发银行“惠信通”累计投放贷款金额超124亿元。

静水深流,聚沙成塔。现而今,“不见面”“高效率”“极致体验”的数字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机构吸引客户、留住客户的必选项。为积极促进数字技术和传统保险理赔服务深度融合,中国人寿通过与医保、第三方数据公司、医疗机构等单位的系统对接,为客户提供赔案快速处理、保险金快速给付的新型理赔服务模式。

比如推动理赔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在客户住院治疗期间,主动向客户提供入院探视服务,完全改变了由客户申请的传统服务模式。

比如理赔手续更精简。保险公司依法合规通过从合作单位获取客户诊疗数据,客户无需再向公司报案和临柜申请,无需提供诊断证明、住院病历等资料。

再比如实现“零时效”赔付。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在开展理赔直付的部分地区,已实现与医保或者医疗机构的系统对接,客户出院结算医疗费用时,通过医保和商保的数据直,保险金实时计算并完成给付,直接抵扣医疗费。截至2024年底,集团旗下寿险公司整体赔付时效0.34天,智能化审核赔案超1700万件;理赔直付超759万件,累计赔付金额超50亿元。财险公司理赔服务线上化率超80%,在线服务满意度高达99%。

通过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努力以数字化转型引领商业模式与产品服务创新,重塑产品服务和流程,贯通客户需求、产品供给和送达渠道,有效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中国人寿在路上,加速跑。(崔吕萍)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