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协在行动丨厦门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关注: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民营经济是厦门经济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如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厦门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对此长期关注、积极建言献策,不少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
“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家安心。”“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发展普惠金融,为民营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在去年9月思明区政协召开的“思明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当天,区政协委员、民营企业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从打造公平竞争机制、提高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各抒己见、面对面交流。之后,“引导AI应用普及”等相关建议被区委、区政府转化为相关产业政策和工作措施,协商成果发挥了效用。
针对思明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强”等特点,在今年区两会期间,周毅、吴伟琪、涂满章等区政协委员进一步建言: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围绕创新引领、城市更新、人工智能领域,定期面向辖区民营企业发布科研课题;创机制、开渠道,聚资育才,建立民营企业情况反映“直通车”机制;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传统民营企业应适应新发展形势、开辟新赛道,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去年12月,厦门市政协工商联界别活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组织政协委员走访调研新材料、生物科技领域民营企业,大家边走边看,提出多个“金点子”。近年来,厦门市政协工商联界别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每年开展多场活动和主题调研,助力委员了解一线情况和市场动态,开展民营经济重点课题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以公平竞争审查为抓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优秀人才使用机制。”去年厦门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邱兴亮代表民建厦门市委会作大会发言,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当前,厦门市独创性地开展了第三方独立审查试点工作,为市、区多个单位提供专业的审查意见,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落实。
一组扎实的数据勾勒出厦门民营经济的坚实脊梁:目前厦门全市45万户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为厦门贡献了超40%的GDP;全市70%以上发明专利源自民企,近9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来自民营企业。厦门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将持续履职,助力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为厦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本报记者 照宁)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