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协在行动丨成都市政协委员建言: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在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期间,大会精心组织了经济界别协商会议,十余个市级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数十位市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围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成都市在2024年5月15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民营经济55条’),体现了市政府对民营企业保护的决心,也切切实实解决了我们民营企业许多烦心事。”蔡斌委员的发言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赞同。如何进一步优化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蔡斌认为,可进一步吸纳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有关投融资支持、创新创业支持、政府服务保障及权益保护的条款,作为“民营经济55条”的补充参考,进一步增加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他还提出,定期将“民营经济55条”的工作成果进行通报,并归集形成正面案例、负面清单,不断调动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成都将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充分释放公共数据要素潜能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目前已累计共享公共数据1800亿余条,有效支撑460余项政务数字化场景应用……”在窦云骋委员看来,数字化转型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针对目前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数据运营中存在的限制与障碍,窦云骋建议,加快推动更多高价值公共数据资源向市级回流赋能,引导交通、医疗、金融等重点行业数据共享开放,全面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成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各有特点、各有优势。”结合在推进“立园满园”行动中的所见所感,王科委员表示,国企在开发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能力较强;民企的优势在于创新灵活、市场敏感度高,在成都大力发展产业园区的当下,通过进一步加强合作,不仅能为双方创造更多机遇,也能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王科提出,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厘清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在产业园区发展中的关系,规范引导国企民企在园区开发建设、市场化招商、专业化运营等方面实现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同时,在“园区管委会﹢专业公司”管理架构下,探索“园区合伙人”“国企持有﹢民企专营”等分类合作模式,共促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委员们争相“抢麦”提问,相关部门则迅速“接单”回应。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主动公开了联系方式,向委员们承诺,“有疑问、有困难、有建议,可以直接找我。”(本报记者 韩冬)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