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陈中红:

发展养老机器人需平衡好三个关系

2025年04月10日 09:18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4.10  10版配图2(6965602)-20250410090856

当以人力为主的传统照护模式面临服务供给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照护成本攀升等现实困境,智能养老机器人作为科技适老化的创新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毫米波的防跌倒雷达,实时监测老人跌倒的情况,后台会及时报警;陪护机器人关照老人吃药、吃饭,还能陪着聊天;智能升降沙发、防走失定位鞋、气囊防摔衣等,全方位呵护老年人生活……”过去一年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陈中红在调研中目睹了智能设备给老年人带来的高品质晚年生活。

看到养老机器人产业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陈中红也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任何新兴行业都需要经历成长的阵痛,就像培育一株幼苗,我们既要给它阳光雨露,也要及时修剪枝杈。”

在她看来,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平衡好三个关系:效率提升与隐私保护、市场拓展与规范发展、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

随着养老机器人对老年群体隐私数据需求的增加,如何在效率提升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成为科技赋能养老产业的关键。陈中红注意到,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开始优化设计,比如在进行监测时,将老人替换为简化形象。在杭州举办的一场关于机器人数据安全的听证会上,技术人员演示如何用区块链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既保障服务精准又守护了老年人隐私。

基于这些应用,陈中红建议将核心数据处理任务下沉至养老机器人终端,通过本地化运算确保照护响应的实时性。同时构建灵活的数据权限体系,让子女作为主要管理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差异化的信息开放层级,例如仅向医护人员开放血压、血糖等关键健康指标,而将日常活动轨迹等隐私数据限定在家庭成员可见范围内。

同时陈中红观察发现,随着智慧养老市场的不断拓展,如何规范发展已经是当务之急。在她看来,智慧养老产业既要通过适老化设计开拓银发市场,也要坚守“科技向善”的底线,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完善和技术迭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当养老机器人能够娴熟地完成喂饭、送药、清洁等日常照护工作时,“数字关怀”能否真正慰藉老年人对情感联结的深层渴望?

“机器人可以精确到0.1毫米的喂食动作‌,但理解不了老人摩挲旧相册时颤抖的指尖;能存储千万条医疗数据‌,可读不懂那句‘我腿疼’背后渴望关怀的潜台词。”陈中红坦言,当前各类养老机器人,无论是康复辅助型、生活护理型还是情感陪伴型,都是应对社会照护资源不足的阶段性解决方案。

考虑到智能设备能在功能层面提供支持,却始终无法真正复现人类照护者特有的情感温度和行为细节,她认为在推进养老机器人发展过程中,要坚守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技术应用应当作为人际关怀的补充而非替代,确保人机互动不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其二,需防范技术便利性对真实情感需求的遮蔽效应。当系统检测到老人出现情绪波动时,不仅要及时响应,更要同步通知亲属或护理人员。

“我们要的不是完美的护理机器,而是能守护人间烟火的智能伙伴。”陈中红表示,理想的智慧养老如同她曾在某个养老社区看到的场景:送药机器人精准穿梭于走廊时,护工们正蹲在轮椅前与老人话家常;生命体征监测系统闪烁的指示灯背后,是护士轻握老人手掌的温柔触感;机械臂为老人翻身拍背,子女则陪伴身旁,聆听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人生故事。(记者 赵莹莹)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