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
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尤其对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养老护理服务的品质需求不断提升。
面对当前养老护理行业面临的严峻人力资源危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当‘银发浪潮’遇上‘青春缺席’,我们该如何重构职业吸引力,让年轻人不仅愿意来,更能留得住、干得好?”
“养老护理是一门需要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的职业。然而,社会对这一行业的刻板印象,使得有些年轻人对其望而却步,或是在短期内选择离开。”许玲在调研中发现,养老服务从业者年龄结构正逐步优化,但行业主力仍集中在40~55岁女性群体。“新老并存”反映出行业年轻化转型的积极态势,也凸显了中高龄从业者作为中坚力量的现实状况。
年轻从业者在养老行业中能发挥哪些独特价值?许玲坚信,年轻人是养老护理行业的未来。从智慧养老技术的应用到服务理念的革新,年轻从业者正在为这个传统行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可能性。
从她的观察视角来看,年轻人擅长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养老服务,开发基于云平台的远程健康管理系统,实现老人体征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异常预警。这种技术赋能使传统养老服务得以突破时空限制,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构建起“科技﹢照护”的新型服务范式。
此外,年轻一代对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具有天然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能够有效推动智能护理机器人、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然而,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讨论中,年轻群体对养老护理行业呈现出明显的认知分化现象。”许玲注意到,有些年轻从业者将养老服务视为“朝阳产业中的蓝海机遇”,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这份工作兼具社会价值与职业前景。也有的年轻人存在“三高顾虑”——对职业天花板的高度担忧、对工作负荷的高强度预期,以及对行业社会地位的高度敏感。
在她看来,这种认知差异折射出当前养老服务业面临的深层矛盾,即社会需求激增与职业吸引力不足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养老护理行业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只有当青春的力量与夕阳的美好相遇,养老护理行业才能真正焕发活力。”许玲表示,吸引年轻力量加入养老护理行业,绝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当前的人才缺口,更是为构建一个更具温度与专业度的养老服务体系注入持久活力。
“要让养老服务行业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选择,必须构建‘事业有前景、工作有尊严、待遇有保障’的立体化发展生态。”为此,她建议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让年轻人运用AI、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智能护理助手”“云端健康管家”等创新产品,促进“科技﹢养老”融合发展。
同时,通过设立“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举办青年护理技能大赛等方式,重塑社会对养老护理“专业技术﹢人文关怀”的职业认知,让年轻人在养老服务行业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收获社会尊重。
“当行业完成从‘体力劳动’到‘智慧服务’的转型升级,当社会对养老护理的认知从‘伺候老人’转变为‘专业照护’,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养老护理会成为年轻人争相选择的‘热门职业’。”对此,许玲充满信心。(记者 赵莹莹)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