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民政部加大兜底民生保障力度
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0.6万个4月14日,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李婉丽在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一季度以来,民政部加大兜底民生保障力度,改进优化各类民政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养老服务发展方面,民政部推动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模式。加强对各地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指导调度,引导建立可持续、可推广复制的运营模式。截至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0.6万个、床位799.1万张。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综合补贴分别惠及3657万、548.7万、96.7万、515.1万老年人。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科学确定调整低保标准,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深入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构建“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指导各地科学设置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推动形成“一户(人)一条闭环救助链”的管理机制。
儿童福利保障方面,民政部切实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987.1元,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527.1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515.9元。
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民政部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截至2月底已惠及1188.9万困难残疾人和1635.1万重度残疾人,累计受理“跨省通办”申请3138人,“全程网办”申请109795人。持续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指导试点地区全面启动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消费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范围。
老龄工作方面,民政部研究促进银发消费、发展银发经济举措,探索发展银发经济路径措施。研究制定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政策文件,协调开展第二批“银龄行动”省际对口援助。
下一步,民政部将持续强化低收入人口认定、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探索构建“动态监测、需求评估、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监管有力”的运行机制。同时,出台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政策措施,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以及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记者 赵莹莹)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