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在北京“触摸”《红楼梦》,听曹雪芹故居修复背后的故事……

2025年05月12日 09:5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12日电  在青年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的当下,如何让北京历史故事走进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成为文化传承者们亟待思考的问题。近日,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求真讲堂内一场精彩讲座给出了生动答案,这场由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历史文化委员会主任宋慰祖主讲的“名家素质大讲堂”,将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北京历史紧密相连,为青年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新窗口。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北京城市文化内涵。在讲座中,宋慰祖以翔实史料和研究成果,带领师生们深入探索其创作背后的城市背景与文化土壤。

北京这座名城对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表达影响深远。书中“荣宁二府 ”的空间布局、园林场景设定,都能找到北京城市生活的影子。从人物关系、宅邸结构到礼仪制度、京城风俗,无一不折射出北京的独特气息,展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这不仅让青年人看到《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更让他们触摸到北京历史跳动的脉搏,知晓这座城市曾滋养出如此伟大的文学作品。

讲座中,宋慰祖讲述了自己与曹雪芹故居的渊源。位于崇文门外蒜市口的“十七间半 ”,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场所,与之相关联的克勤郡王府(北京实验二小)和辅国公府(鲁迅中学)也是书中大观园与荣宁二府的现实蓝本。这座故居于2022年7月29日完成复建,背后是民盟北京市委历时15年主导的“曹雪芹故居复建与在京遗迹标识工程 ”。该工程凝聚着宋慰祖和专家们无数次实地勘察、文献考据和专家论证的心血,成功锁定通惠河畔庆丰闸旁水南庄、大运河的北终点通州张家湾古镇、宣武门内新文化街(石驸马大街)的清代克勤郡王府(现实验二小)和辅国公府(现鲁迅中学)、西单蒙藏学校旧址的清代右翼宗学和海淀西山正白旗的曹雪芹旧居等多处与曹雪芹相关的重要地点。这一成果不仅是文化保护的典范,更是对北京城市记忆的深度挖掘与重现。

在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遗迹标识设计意义重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理念,宋慰祖用行动和思考阐释了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设计的理念与实施路径。据他介绍,曹雪芹故居的复建并非简单还原老宅,而是文化与空间、历史与当代的融合创新。其设计方案涵盖建筑复建、景观还原,文物统一标识、主题串联,融入导览系统、数字展示与互动平台等形式。青年人可以漫步在城市间,借助这些多元的展示,走进曹雪芹生活的时代、跨进《红楼梦》的精神世界,感受曹雪芹笔下的家国兴衰与人情冷暖,建筑文化与非遗技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深邃。

此次讲座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不仅加深了青年人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北京城市文化遗产的关注与思考。对于青年人来说,北京的历史故事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 而是与文学经典紧密相连的鲜活记忆。(贾鸥 刘远征 陈雷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