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林徽因约见萧乾
1933年9月,萧乾从辅仁大学英语系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三年级,经沈从文之手,他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小说处女作《蚕》,林徽因读后很是激赏,主动联系沈从文,让他邀请萧乾这位文艺青年到“太太的客厅”做客。
11月初的星期六下午,萧乾骑车赶到达子营的沈家,在沈从文的带领下,跨进林徽因位于北总布胡同三号的寓所。萧乾先前听说林徽因患有严重肺病,经常卧床休息,可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却发现她根本不像个病人。
那天,林徽因穿了一套骑马装(她常和费正清、费慰梅去郊外骑马),对萧乾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一下子让萧乾拘谨的神态和窘促的心理烟消云散,以至于半个多世纪后,萧乾对自己与林徽因的首次见面的情景仍记忆犹新:“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她完全没提到一个‘病’字。她比一个健康人精力还旺盛,还健谈。”“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奋。不但沈先生和我不大插嘴,就连在座的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也只是坐在沙发上边吧嗒着烟斗,边点头赞赏。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地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萧乾不由得为林徽因的艺术感悟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林徽因的鼓励和提携,对萧乾在文学创作上产生了积极影响。1935年7月,萧乾自燕大毕业,被天津《大公报》聘用,先后参与“小公园”和“文艺副刊”的编务,他常常造访“太太的客厅”,听取林徽因的编稿意见,并向她及其他名家约稿,一段时间后,萧乾在报界和文学界声名鹊起。(周惠斌)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