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北斗“出海”效应明显 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人民政协
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46%,达到169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29.51%。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8.21%,达到405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70.49%。在大众应用市场方面,2024年北斗在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乘用车前装、消费型无人机、电动自行车等方面持续发力,应用规模进一步提升。其中,已有约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占比达98%;大众地图软件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功能已覆盖全国99%以上的城市和乡镇道路。
白皮书显示,2024年,北斗系统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其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通信、时空信息服务等核心能力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北斗跨界融合不断深化,与5G、AI、物联网技术结合,催生无人农场、数字工地等新业态;精度与可靠性不断提升,米级定位、短报文功能已在电力和应急等关键领域成为标配;国际化拓展顺利推进,北斗加速“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白皮书指出,2024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涉及的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以及海南地区等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度持续加深,为各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五大区域共累计推广应用各类北斗终端近1580万台/套。从更大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范围来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已累计推广应用各类北斗终端超过2220万台/套。
在北斗国际化发展方面,白皮书指出,北斗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签署了中俄、中巴、中阿、中沙、中白等合作文件,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持续扩大北斗国际“朋友圈”,产品出口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喀麦隆、吉布提等30多个非洲国家建设了北斗CORS站,为当地的国土测绘、水利、交通、农业、林业、采矿、车辆管理、气象监测等多个领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此外,作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秘鲁钱凯港成为了南美首个应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AI”的智慧港口。同时,北斗国际交流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中国还与南非、尼日利亚分别签署了关于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合作的双边文件。
白皮书显示,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北斗时空技术为核心主线加速发展,其应用场景已覆盖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当前我国低空经济仍处初级阶段,空域利用率不足5%,面临适航认证周期长、基础设施待完善等挑战。白皮书指出,未来,随着技术持续突破、政策体系深化,以及国际合作拓展,北斗将推动低空经济向立体交通网络重构、智慧城市融合、乡村振兴等方向延伸。这一进程不仅需要攻克电池续航、空域算法等技术瓶颈,还需通过“监管沙盒”试点和国际标准共建,实现安全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