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传承红色基因 绣写巾帼篇章
——长征女红军展+非遗研学发布会在四川成都举办
人民政协网成都5月20日电 5月19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四川90周年之际,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传承与非遗传承的对话,在四川成都市郫都区水隐桑田·绣里拉开帷幕。这场以“传承红色基因,绣写巾帼篇章”为主题的长征女红军展暨红色文化+非遗研学发布活动,通过展览、研讨、非遗展演等多
穿越90年的微光、长征女红军的巾帼史诗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长征犹如一条蜿蜒的血色长河,在这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中,女红军们用她们柔弱却坚韧的身躯,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巾帼壮歌。
“1933年2月中旬,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趁红四方面军立足未稳,发动‘三路围攻’。红四方面军广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一时间,川北大地涌现出大批巾帼英雄。为加强后方警卫,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决定组建妇女独立营,由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直接领导。妇女独立营的战士们和男同志一样,她们剃掉头发、身着军装、肩负武器,每日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队列、射击、刺杀、投弹、夜行军等项目一个不落。她们训练刻苦,丝毫不输男兵。在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战斗中,妇女独立营承担起运送粮秣的艰巨任务。有一次她们经过通江附近的鹰龙山时,遭遇敌一个团的残部。尽管刚刚组建不久,训练尚不充分,武器装备也十分简陋,但女战士们临危不惧,凭借着机智勇敢,成功击退敌人,未损一兵一卒,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极大地鼓舞了女红军士气。”长征女红军伍兰英之女刘蒨
长征路上,女红军们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挑战。在翻越雪山时,她们要克服高原反应和严寒;在穿越茫茫草地时,她们要与饥饿和疾病抗争;在强渡大渡河时,她们要与激流和枪弹搏斗;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女红军在长征途中怀孕、分娩,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长征女红军、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长征女红军精神愈发彰显其时代价值。她们身上体现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等品质,正是当代青年最需要汲取的精神养分。
谈到长征女红军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我们诠释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时,四川省政协第十届副主席、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清华有感而发:“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巾帼力量,如同璀璨星辰,在各个历史阶段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长征女红军的伟大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女性奋勇前行。”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在抗疫救灾的战场,我们都能看到新时代女性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正如一位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的“90后”女村干部所说:“比起长征女红军前辈们经历的苦难,我们今天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长征女红军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人的故事,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们用生命诠释的信仰力量,跨越时空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亿万中华儿女,特别是新时代女性,在各自岗位上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长征女红军、永续传承的精神火炬
“春蚕到死丝方尽,正是生命能量的极致释放。”正如非遗传承人将蚕丝绣作革命画卷,新时代青少年也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将红色基因编织进青春经纬。这场始于历史记忆的展览,终将孕育出无数个“破茧成蝶”的成长故事,而这,或许是对女红军精神最生动的传承。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蔡世民长期投身于乡村振兴和蜀绣传承工作,他发起的水隐桑田∙绣里是首个以桑蚕丝绸文化、蜀绣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