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助力教育服务管理,讲好天津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18年来,共有1755名新疆学子从天津崇化中学毕业,70%以上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崇化中学也因此被评为“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天津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单位。学校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多的特点,将民族团结融入教育理念当中,开展“七情六育”“八同四美”特色活动。
天津五中成立学生思政培训中心组,培养在校新疆学生的“五观”和“五个认同”,每周日晚结合时事政治,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活动,已形成长效机制。学校还持续实施帮扶结对子活动,教师主动关心帮扶新疆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各族学生在班级里一起学习、互动、一同参加学校活动,建立了深厚友谊。
……
近日,天津市政协民宗委召开座谈会,邀请天津招收新疆学生的学校负责人,交流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经验体会。
“首先要深钻细研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要求,做到传道者首先明道、信道,然后将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用心用情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要精心设计社团活动,除参加学习小组外,也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社团,既注重发挥特长,又注重弥补不足,从而拓宽交往面、提高综合素养。”“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作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到科研院所参观,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动力的同时,不断增进学生‘五个认同’。”
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从建立“一生一策”档案,加强心理咨询、辅导评估等,建议强化日常教育管理,提升交往交流交融效果;也对师资配置、课程选择、教学质量、平等竞争,实现融合教育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要深入学习,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强化教育管理队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标准化课程建设,用好中、小学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材,指导招收新疆学生的学校基于学情开发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课程体系。”市政协副主席张凤宝表示,希望各校建立各族学生结亲活动长效机制、与周边社区联系机制等,联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课堂向社会延伸,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实践范式。“要积极探索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路径,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结合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设立学校活动社团,强化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天津市政协主席王常松也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在天津求学的新疆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要求围绕专题协商会议题,找准履职切入口,建可行之言,行有效之事,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经验。
据了解,近年来,天津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新疆学子在天津学习期间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围绕新疆学子教育培养、服务管理等情况和推进“天津妈妈新疆娃”结亲活动扩面深化情况进行调研,积极引导在津就读的新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促进民族交往有形有感有效,讲好天津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