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国家艺术基金“地方戏剧种小戏青年编剧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在南昌大学举行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杨雪)6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地方戏剧种小戏青年编剧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南昌大学举行。文旅部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彭世团,江西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韩之宇,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平卫英,江西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叶蓉,项目负责人、南昌大学特聘教授刘祯,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晏国彬,授课教师代表、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何世剑等出席开班仪式。文旅部委派的三位督导专家参加了仪式。南昌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郑璐主持了这次仪式。
彭世团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宗旨与发展历程。他表示,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旨在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政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此次“地方戏剧种小戏青年编剧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体现了基金对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他希望学员们认识到时代的重托,努力学习,扎根人民,为地方戏曲的发展做出贡献。
平卫英在致辞中表示,南昌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文化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学校将全力做好项目的各项保障工作,为学员们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确保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她强调,地方戏剧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一,承载着各方水土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和大众审美,此次培训项目以小戏为切口,以青年编剧培养为核心,是响应国家文化传承发展号召的生动实践,也是在守正创新中激活传统戏曲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何世剑在发言中表示,本次培训项目课程设计科学系统,涵盖了戏剧理论、编剧技法、表演传统、艺术创新以及观摩实践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他鼓励学员们在学习中深刻领悟小戏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质,提升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掌握扎实的编剧基本功;在坚守传统戏曲本体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学员代表莆田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负责人方晓分享了自己学习古老剧种莆仙戏的经历,提到要重视小戏的价值。
刘祯在发言中,首先介绍了本项目的根本立意和目前进展情况。他强调,地方戏剧种小戏的价值尚未被广泛充分认识,剧本创作目前相对匮乏。项目将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地方戏剧种小戏青年编剧的创作水平,孵化出一批高质量的小戏作品。他对来自全国的学员提出要求和期待,并详细介绍集中授课的计划与注意事项,对项目的成果形式作出了展望。
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培训学员和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仪式。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