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丹青颂神工,非遗映千秋——李延声非遗传承人画展在北京艺术中心开幕

2025年06月16日 09:17  |  作者:王小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 王小宁)6月14日上午,“神工——李延声非遗传承人画展”在大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开幕。恰逢我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运河作为著名的文化遗产,其深厚的文脉与非遗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相得益彰,为展览赋予独特的文化意蕴。

GetAttachment

李延声是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坛著名艺术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在写意水墨人物画方面有着深厚的笔墨功底和非凡的造型能力,而且兼擅动物、花鸟、山水,尤以画鹿最为传神。其艺术成就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称赞他为“富有才华的现代艺术家天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授予其“国际奥委会最高奖——主席奖”。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李延声先生几十年来有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题材的50余件(套)书画代表作。这些书画作品描绘的对象涉及传统技艺、戏剧、舞蹈、医药等诸多门类的传承人,包含藏族、维吾尔族、苗族、鄂温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描细和独特记录中,蕴含着李延声先生对非遗的深情与对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责任感,生动呈现了中华非遗的独特魅力。

GetAttachment (1)

展览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女高音歌唱家刘媛媛以歌曲《神工》的倾情演唱拉开序幕,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艺术家们精彩演绎《相生相应》《鹿鸣》《声声不息》三首器乐重奏曲目,悠扬的旋律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其中,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通过AI图生视频技术,将李延声先生笔下的作品进行活化呈现,展示出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文化创新、艺术启迪科技发展的理念。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原主任杨崇汇,全国港澳研究会首任会长、国务院港澳办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向东,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赵海英,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赵晓光,中国美协副主席马锋辉,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杨小波,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九龙社团联会会长王惠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马荣国等出席开幕式。

赵海英表示,展览凝聚了李延声先生数十载艺术生涯中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深情记录,是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和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作为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国家大剧院始终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非遗展演、艺术展览等形式,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王文章表示,李延声是革命红色文艺的弘扬者,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中国非遗保护是我们党和人民一项伟大的事业,可以让民众看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李延声先生在这一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刘磊表示,多年来李延声先生笔耕不辍、佳作不断、誉满中外。他长期关注并参与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位人民艺术家以笔墨守护民族瑰宝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

杨晓阳表示,李延声的创作永远心怀人民、永远坚持党的方向,他是一位表现人民、表现生活、记录时代的艺术家。这些非遗相关作品从小画到大画,从即兴小品到历史巨作,见证着我们共产党文艺政策的胜利。

刘万鸣表示,李延声以画笔为灯,照亮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身影。愿此次画展成为一束温暖而持久的光芒,唤起更多人守护文脉的自觉与热忱,以及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表示,非遗是中华大地上文化的精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黄土地上灿烂文明的体现者,李延声先生用他精妙的笔墨,让田野大地上的民间文化神采奕奕地树立在我们面前,这是对中华杰出文化的颂歌。

开幕式上,李延声先生将其国画作品《呦鹿》和书法作品《人民的非遗》捐赠给国家大剧院。赵海英为李延声颁发捐赠证书,并对其崇高的奉献精神表示衷心感谢。李延声先生表示希望本次展览能带领大家领略中国非遗的丰富多彩与生生不息。在此呼吁广大青年艺术家和创作者们,积极关注非遗、投身传承,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