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资讯 法治时评 法治人物 法律速递 盈科说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页>法治>资讯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发布会暨“高水平法治建设中法治实施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年06月16日 13:43  |  作者:徐艳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 徐艳红)6月15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和中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发布会暨“高水平法治建设中法治实施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微信截图_20250616090606

图为会议现场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CLER项目由江必新于2012年倡议发起并主编,中国行为法学会和中南大学联合主办、中南大学中国法治实施研究中心承办。项目旨在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新阶段的中心任务,聚焦法治实施,记录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为法治中国实践提供系统的“年度体检”,为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出谋划策。除年度报告外,“中国法治实施报告”(CLER还包括“年度十大事件评选”“年度专题论坛”等四大成果群落。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由来自22所高校、10家实务部门,共38位学者和实务专家联袂创作。全书共84.8万余字,分4大部分,共20个报告和10篇名家评案,多维度全景式展示了2024年中国法治运行的客观情况,总结特点、发现规律、挖掘问题、提供对策。

微信截图_20250616090624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发布会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主持。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主编江必新教授称,从2012年到2025年,《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已连续出版12卷年度法治实施报告,发表总报告、部门法报告、专题报告合计228部,年度法治实施事件评析120篇,完整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多维展现了法治中国大业的壮阔画卷。其中,《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中的“中国全民普法四十年专题报告”是迄今国内首个对我国普法历程作出全系统梳理的专门性报告。

江必新还提出了在综合应用“立改废”等多种手段尚不足以解决法律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建构科学的、积极的法律解释规则,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解决法律的缺陷、局限、冲突和滞后等问题?如何通过法律实施过程消解法治体系化所带来的经营主体和社会成员的负担越来越重、制度性成本越来越高等新情况新问题?在改善营商环境的呼声日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气氛日隆的背景下,如何使执法司法既保持严格性,又具有温度和柔性?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得政治话语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法治与政治的关系?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和量子技术等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人机协同、科技赋能,使科技成为得力助手而不是法治实施的对手等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值得关注的十大议题。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副主编王红霞代表主创团队发布了《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主要成果。2024年中国法治实施呈现出如下突出特点。一是政策与立法互动共进,法治与改革同向同行。二是聚焦保障国家安全与民生福祉,着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全面强化制度衔接与机制协同,切实优化法治系统。四是广泛推行预防法治纠纷化解,深入强化实施效能。五是数智技术全方位融入法律实施各领域,法治实施方式发生跨越式变革。六是社会成员法、奉法、遇事找法的态势基本形成,社会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中国法治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传统领域的规则之网越织越密,复杂领域立法修法一再延宕,新兴领域制度空白亟待健全;个别制度的“双刃剑”效应显现;基层执法资源不足、执法设备落后;基层法院案件积压问题明显;趋利性执法引发关注,避重式监管广泛存在。行政人员不作为、不善为的情况有所抬头。《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景汉朝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法治建设面对的十大矛盾与对策”的主旨演讲。他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法治建设面临的十大矛盾,即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技术适用与信息安全、新技术和司法融合的“热”与“冷”、新技术下的司法实践与传统司法理论、新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稳定性与适应性、法律可操作性与原则性、司法公开与推理黑箱、AI自主决策与人类决策责任,以及国家主权原则与主权边界模糊。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以“展科技之翅,推动法治实施现代化”为题表示,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实现司法理念和司法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是推进法治实施现代化征程上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表示,数字技术嵌入已然成为法治实施体系应对数字化浪潮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法治+技术”的混合治理模式,推动法治实施模式的深刻变革,提升法治实施的效率与效果。

中国法学会原副会长甘藏春表示,数字时代法治的重大课题就是解决好人权、技术权力(利)和公权力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数字技术带来的法律空白期可以通过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运用自由裁量权加以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建议制度建设改革与深化实施要共同发力,把刑法、刑事诉讼法具体落实好、执行好,使其发挥出制度效能;要加强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

主题演讲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李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文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顾问胡建淼等11位国内法学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角度发表了演讲。

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模式,参会人员有来自法治领域各相关部门的领导、理论与实务专家、全国各类法治科研机构和法律实施机的研究者、实务工作者120余人,线上参会人员达3万多人次。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