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长江水唤醒北方小城
人民政协网6月17日电(王菡娟 王雨辰)在鲁西北的夏津大地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不仅为这片饱受水困的土地注入了生机,更绘就了一幅水润万物的新画卷。
夏津地处引黄工程末端,多年来受困于降雨量少、地表水匮乏、地下水苦咸的难题,人们长期依赖地下水与客水维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异常脆弱。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2072万立方米长江水涌入夏津,与县域现代水网深度融合,构建起引黄、引江、引卫“三水共济”的水安全保障。当受外界条件限制不能及时引黄河水的时候,长江水变成了夏津县的定心丸。
六五河夏津段
六五河湿地公园是这场生态变革的鲜活见证。夏津县水利局党组成员
夏津顺势推进“一带三园”生态项目,对六五河进行水质净化,美化两岸景观。5月22日,在湿地公园河边垂钓的李大爷说:“以前水少,淤泥很多,前些年依河建成了湿地公园,吸引着我来这里遛弯、钓鱼。”
像这样沿河而建的湿地公园,夏津有三四个。举目望去,河中芦苇荡、香蒲、荷花各领风骚,岸上柳枝随风摇曳,草丛中鸟鸣不绝于耳,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夏津县变成了“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居魅力城市。
充满魅力的背后,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地方水利部门科学调度与创新机制的双重支撑。
夏津水库是全县40多万人唯一饮用水水源,抵御风险能力差。2016年,夏津县建成南水北调配套单元工程—白马湖水库,2018年又自筹资金,建设完成了夏津水库和白马湖水库联通工程,白马湖水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与夏津水库联通,不仅确保了供水安全,夏津还形成了黄河水、长江水双水源保障。
2022年,马颊河行洪占用引黄渠道,无法引黄河水,夏津水库告急,夏津县水利部门从白马湖水库紧急调水入夏津水库,有效保障了全县饮水安全。
2025年春节前夕,夏津县城市居民用水告急,夏津县在确保工程安全、调水安全和水质安全“三个安全”前提下,通过七一河、六五河、夏津城区段和横河,向夏津水库供水300万立方米,保障了当地居民过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夏津全面构建县域现代水网奠定了基础。东线工程夏津段累计新建及改造桥涵闸建筑物166座,泵站5座,实施河道疏浚及渠道综合治理工程,优化水系连通,显著改善了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及水利灌溉条件,提升了区域水资源调控能力。
夏津县先后构建起与南水北调协同发展的水生态保障体系、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依托完备精准的计量体系,先期探索水源置换机制,进一步减少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地方水系的相互影响。2025年春灌,利用多口门调引长江水并实施水源置换机制,成功实现了南水北调与县域水网的协调联动。
从 “水困束发展” 到 “水润兴百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夏津的生动实践,不仅是一曲解水困、兴水利、惠民生的奋进之歌,重塑了当地的生态格局,而且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国之重器”的温暖与力量。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