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首页>要闻>原创

银发课堂年轻化 终身学习成风尚

2025年06月19日 08:0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提到老年大学,很多人想到的画面是:公园里,精神矍铄的大爷们架着“长枪短炮”,捕捉飞鸟掠影;排练厅中,一群身着旗袍的大妈们随着音乐律动舒展肢体;书法教室内,爷爷奶奶们戴着老花镜专注临帖……事实上,这些“银发学员”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加入其中。

近日,有“90后”网友支付双倍学费成功报名老年大学,学习花卉园艺和竹笛两门课程。而这种现象,如今已在许多地区出现。据了解,部分老年大学并未严格限制学员年龄,年轻人只需缴纳与老年人同等或略高的学费即可报名相关课程。

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等社会教育机构之所以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本质上是青年群体对“高性价比”教育需求日益强烈。插花、化妆、演讲、吉他等课程,在社会培训机构动辄数千元的学费,在老年大学却仅需几百元。伴随消费观念趋于务实,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花小钱充满电”的学习模式,成为对抗职场内卷、节省生活成本的理性选择,让终身学习从口号变为现实。

当前,职业技能提升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刚性需求,充分反映出“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传统学历教育难以完全满足需求的同时,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等社会教育机构提供了经济实惠的学习机会。编程、设计、视频剪辑、新媒体运营等即学即用的课程,精准填补技能迭代的空白,帮助职场人快速补齐技能短板。其“短平快”的特点契合了当代青年“边工作边充电”的现实需求,成为增强职业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在物质生活逐渐丰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一趋势揭示了年轻人社会心态的微妙变化:从“活着”的生存本能,升级为“活好”的生活美学。插花课上修剪枝叶的专注,书法练习时挥毫泼墨的从容,正成为当代年轻人对抗精神内耗的“解药”,承载着对品质生活的向往。报名老年大学也正在成为许多人悦己的方式,他们通过重新养育自己,填补成长过程中的兴趣空白。有网友感叹:“33岁这年,我终于把13岁想学的兴趣班报上了。”

年轻人摒弃了“等靠要”的被动心态,涌向老年大学、夜校等社会教育资源,正以更务实、更主动的姿态掌控自我成长路径,展现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清醒认知。这种自发性的学习热潮,既是对传统教育短板的补齐,也是对“学习型社会”生动的诠释。这样的学习热情值得珍视,更需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和守护,协力构建更开放多元、可持续的终身教育体系。(本报见习记者 李佳珊)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