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稳就业

让每个梦想都有栖息的枝头

——华为加力稳岗扩岗践行责任担当

2025年06月20日 08:38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19年毕业前夕,本是陪同学参加面试的悦琪(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华为的一名员工。

“你未来的工作可能在北非,那里很苦,你一个小姑娘能受得了吗?”华为的面试官这样问。

“您试都没让我试,怎么知道我不行呢?”悦琪的自信和倔强引起了面试官的兴趣。

经过严格的面试,悦琪最终过关了。更让她感到幸运的是,经过数月历练后,她远赴北非摩洛哥,成为独当一面的客户经理。

2025年,悦琪带着海外积累的市场经验回到中国,在深圳开启了作为伙伴销售客户经理的新征程。

2014年那场秋季宣讲会,成为李军(化名)和华为结缘的开始。入职华为半年后,他奔赴贵州,一干就是5年。5年里,李军从一个职场小白成为了业务骨干,完成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蜕变。这为他远赴北非科特迪瓦担任无线主管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特迪瓦代表处管辖5个国家13个系统部的业务,业务量大,加上国内外客户群的差异,压力可想而知。”李军回忆说。

过去几年里,勇于接受挑战的李军把科特迪瓦代表处的业务做得有声有色。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西非中南部国家——贝宁的业务量原本非常小,经过他的一番努力,该国从每年数百万美元收入的迷你系统部,变成了年收入数千万美元的办事处。

如今,已是华为资深员工的李军在向新入职员工分享自己的心得时总会说,“一不留神,我在华为已迈入第十年,是华为成就了我的职业梦想!”

在华为,像悦琪和李军这样的年轻员工成长的案例还有很多。

对于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任正非曾经这样表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如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当怀揣梦想的青年遇上爱才惜才、开放包容的华为,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上演。

“202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华为坚持积极进取人才战略,从制度支持、岗位开发、服务优化到困难帮扶,构建起全方位就业促进体系。”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干是华为的重要底色。正如前不久任正非接受人民日报访谈时所说:“别想困难,干就完了!”稳就业也是如此。

2025年,华为“勇敢新世界”应届生招聘,开放了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等60余类岗位,拟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相较于2024年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

围绕AI大模型、高性能计算、生态发展等关键领域,深化“高精尖”人才引进,持续获取社会精英人才;

推出涵盖开发、测试、前沿技术探索、财经等领域的实习生项目,全年计划培养5000余名未来精英,为高校学子搭建产学融合的成长阶梯,形成“实习留用”与“校园直招”并举的双轨引才机制,精心托举每一个职业梦想;

……

“让每个梦想都有栖息的枝头。”华为的理念就是为青年才俊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谈到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无疑是其最闪耀的名片。随着AI技术赋能就业新生态,华为一次次展现出前瞻性判断,在就业“新时代”挺膺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鸿蒙”“鲲鹏”“昇腾”等生态合作项目,华为已与百余所高校、数千家生态企业形成深度联动。开发者社区累计吸引超千万开发者,生态链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机会逾千万个。

业内人士指出,华为打造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带动”正循环,其生态外溢效应将持续强化中国数字经济的韧性根基。

在稳就业的大背景下,华为积极搭建平台,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当英才计划从“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华为不仅为全国稳就业大局奉献了重要力量,也为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每个梦想都有栖息的枝头

——华为加力稳岗扩岗践行责任担当

本报记者 王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5年06月20日 第 2 版)

2019年毕业前夕,本是陪同学参加面试的悦琪(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华为的一名员工。

“你未来的工作可能在北非,那里很苦,你一个小姑娘能受得了吗?”华为的面试官这样问。

“您试都没让我试,怎么知道我不行呢?”悦琪的自信和倔强引起了面试官的兴趣。

经过严格的面试,悦琪最终过关了。更让她感到幸运的是,经过数月历练后,她远赴北非摩洛哥,成为独当一面的客户经理。

2025年,悦琪带着海外积累的市场经验回到中国,在深圳开启了作为伙伴销售客户经理的新征程。

2014年那场秋季宣讲会,成为李军(化名)和华为结缘的开始。入职华为半年后,他奔赴贵州,一干就是5年。5年里,李军从一个职场小白成为了业务骨干,完成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蜕变。这为他远赴北非科特迪瓦担任无线主管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特迪瓦代表处管辖5个国家13个系统部的业务,业务量大,加上国内外客户群的差异,压力可想而知。”李军回忆说。

过去几年里,勇于接受挑战的李军把科特迪瓦代表处的业务做得有声有色。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西非中南部国家——贝宁的业务量原本非常小,经过他的一番努力,该国从每年数百万美元收入的迷你系统部,变成了年收入数千万美元的办事处。

如今,已是华为资深员工的李军在向新入职员工分享自己的心得时总会说,“一不留神,我在华为已迈入第十年,是华为成就了我的职业梦想!”

在华为,像悦琪和李军这样的年轻员工成长的案例还有很多。

对于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任正非曾经这样表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如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当怀揣梦想的青年遇上爱才惜才、开放包容的华为,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上演。

“202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华为坚持积极进取人才战略,从制度支持、岗位开发、服务优化到困难帮扶,构建起全方位就业促进体系。”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干是华为的重要底色。正如前不久任正非接受人民日报访谈时所说:“别想困难,干就完了!”稳就业也是如此。

2025年,华为“勇敢新世界”应届生招聘,开放了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等60余类岗位,拟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相较于2024年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

围绕AI大模型、高性能计算、生态发展等关键领域,深化“高精尖”人才引进,持续获取社会精英人才;

推出涵盖开发、测试、前沿技术探索、财经等领域的实习生项目,全年计划培养5000余名未来精英,为高校学子搭建产学融合的成长阶梯,形成“实习留用”与“校园直招”并举的双轨引才机制,精心托举每一个职业梦想;

……

“让每个梦想都有栖息的枝头。”华为的理念就是为青年才俊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谈到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无疑是其最闪耀的名片。随着AI技术赋能就业新生态,华为一次次展现出前瞻性判断,在就业“新时代”挺膺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鸿蒙”“鲲鹏”“昇腾”等生态合作项目,华为已与百余所高校、数千家生态企业形成深度联动。开发者社区累计吸引超千万开发者,生态链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机会逾千万个。

业内人士指出,华为打造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带动”正循环,其生态外溢效应将持续强化中国数字经济的韧性根基。

在稳就业的大背景下,华为积极搭建平台,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当英才计划从“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华为不仅为全国稳就业大局奉献了重要力量,也为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