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记者观察丨“三重”转变让传统文化长出“年轻的血肉”

2025年06月20日 09:3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原创IP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扬帆“出海”,在全球文化版图上掀起一股强劲的“东方潮”。

以“LABUBU”为代表的潮玩,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成功将中国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将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表达方式相融合,加速中国原创IP“破圈”,在助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让中国品牌走向了世界。

让传统文化长出“年轻的血肉”,成为中国原创IP走俏的成功密码之一。这一成功范式源于“三重”转变——

第一重——创作理念之变:从固守古韵到创新赋能。在过去,对于传统文化的创作理念往往较为保守,多侧重于对传统元素的原样保留和简单复刻。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作品,虽然在文化传承上有一定价值,但容易与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产生距离感,难以激发年轻群体的兴趣和共鸣。如今,创作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更加注重以创新方式赋能传统文化。创作者们不再满足于对传统文化的静态展示,而是积极探索将其与现代生活、现代价值观相结合的途径。例如,一些以古代神话为背景的动漫作品,在保留神话故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进行重新塑造,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从而让古老的神话在现代社会重新“活”起来。

第二重——传播渠道之变:从线下孤岛到线上通途。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线下的博物馆展览、戏曲演出、书籍出版等方式。这些渠道受众范围相对有限,传播速度也较为缓慢,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需求。如今,社交媒体、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兴传播渠道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线上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不仅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还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传统文化能够随时“同步”至世界各地。

第三重——受众定位之变:从小众雅集到大众狂欢。传统文化的受众主要局限于一些文化爱好者、学者等小众群体。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较为专业、晦涩,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而现在,创作者们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通俗化、趣味化处理,使其更加适宜大众。通过这种转变,传统文化已从遥不可及的文化图腾,蜕变为浸润日常生活的精神养分,从而增强了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原创IP走红海外,既拓宽了世界了解中国的视野,也为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中国原创IP出海将不仅仅是“出圈出彩”,更在于如何通过构建“中国叙事、世界表达、全球运营”的新型传播体系,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本报记者 刘乙潼)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