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评论

推动中华诗词繁荣发展

——《会长可以这样做——中华诗词学会工作实录》读后

2025年06月20日 15:3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华诗词在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方面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如何推动中华诗词工作?周文彰《会长可以这样做——中华诗词学会工作实录》一书,记录了中华诗词学会奋发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系列做法,提供了一些借鉴。

“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要想办好诗词事业,就不能只是关注诗词,而要放在更宏阔更深邃的视野下来把握。作者在书中讲:“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诗词。”“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奔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诗词服务意识,更加自觉地发挥和拓展诗词的服务功能,构造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周文彰上任之初就提出以“两讲两树”开创中华诗词学会工作新局面,“两讲”就是讲政治、讲团结,“两树”就是树正气、树形象。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风清气正的诗词组织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标志,即方向正确、人际和谐、服务热情、办事公正、对己严格。作为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他要求大家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竭诚服务的形象、谦虚谨慎的形象、公平公正的形象。这些要求和做法,给中华诗词学会带来了崭新气象。

周文彰主持制定了《“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着眼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大局,奋发有为、积极作为、创造性作为,对诗词发展作出五年规划,极大增强了中华诗词学会工作的计划性、经常性、有效性,深刻彰显了诗词。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本书理论味道浓,不是一篇篇工作总结堆起来的流水账,不是仅供圈内人看的文字材料,而是有正确理论贯穿、有深刻哲理彰显,处理好了事与理的有机统一,让人读后深以为然的同时,还能触发新的联想、得到新的启发。

书中专门有一篇,题目是《在诗词创作和评价中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篇文章,首先从一般意义上阐述了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意义。世界观侧重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侧重说明“怎么办”;世界观决定怎么去“想”,方法论决定怎么去“做”。接下来详细分析了坚持守正创新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只有搞清楚这个“理”,才能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诗词创作和评价全过程。文章最后落到诗词事业上来。守正,就是恪守正道,与此同时,作者强调,创新对于诗词同样十分重要。从诗词文化看,创新才能推动进步和发展;从诗词创作看,创新才能拥抱时代、贴近生活;从诗词评价看,创新才能做到容变和求正。对于创新的具体内容,作者认为诗词题材要创新、诗词用词要创新、诗词评价标准要创新、诗词传播范围和传播手段要创新。

理论味道浓,还要办法举措实,还要有将理论贯彻落实的人。办法从宏观大类上来看,就是“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诗词事业”,推动诗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具体体现为普及与提高两方面:一方面着力做好“诗教”工作,推动中华诗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着力提高精品创作,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作出贡献。从中观上来看,就是精心制定发展规划,以《“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中国诗词事业踏上新征程;首创会长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诗词工作的互动联动;设立20多个专业委员会,通过专委会吸引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等等。微观层面,办法更是层出不穷,如推动中华诗词“破圈”,组织全国性的《百年诗颂》创作,举办“天涯共此时:海内外诗友中秋联谊会”“中华诗人节”等活动,诗词网站改版升级等。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本书,不仅中华诗词发挥,也为社会团体提供了有益参考。

(作者肖伟光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