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体育精神永不褪色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站在驻村帮扶的乡间小路上,看着远处村民们在健身广场上打羽毛球的身影,我的思绪飘回到10多年前的奥运赛场。那些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日子,那些和队友并肩作战的瞬间,此刻与眼前的全民健身图景交织,让我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记得第一次站上奥运会曲棍球赛场时,我的内心充满了紧张与激动,握着球棍的手甚至微微发颤。那是一场关乎荣誉的较量,而我们面对的,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劲旅。备战期间,金昶伯教练的话至今萦绕耳边:“我们起步晚,想要赢,就得有对手跑1步,我们跑4步的劲头!”于是,训练场上的日子变得简单而纯粹,重复上千次的击球动作,上万次的战术演练。在40℃的高温下,汗水浸透的队服干了又湿,膝盖上的护具被磨得发亮,但没有一个人喊停。队友们总是互相鼓劲:“再跑一圈!”“这次传球再快一点!”
终于,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创造了历史!当最后一秒锁定银牌,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看向远处的五星红旗,不禁模糊了视线,此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骄傲。我们不仅让老百姓认识了曲棍球,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女曲的坚韧与力量。每个备战训练的时刻,都是不断突破身体和心理极限的过程,每一场比赛的奋力拼搏,都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对手不仅是赛场上的敌人,更是昨天的自己,只要敢于挑战,就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中国女曲被誉为“冰山雪莲”,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赛场上的顽强表现,更因为我们传承的精神内核。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团结协作、永不言败,这些品质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记得有一场关键比赛,我们一度落后,但全队没有丝毫气馁,通过默契的配合和顽强的斗志,最终实现逆转。因为我们深知,身上的队服不仅代表个人,更承载着祖国的荣誉,每一次防守,都是在守护“身后的球门就是国门”的信念。中华体育精神源自一代代体育人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体育健儿们用汗水浇灌梦想,为祖国拼尽全力。
奥林匹克精神源自西方,中华体育精神扎根于五千年文明,看似不同的文化土壤,却在“卓越、团结、公平、育人、包容”等核心价值上实现了交融。这些精神不仅指引着运动员在赛场上追求卓越,更照亮了普通人的生活之路。
如今,全民健身的热潮席卷祖国大地。从城市的健身房到乡村的文化广场,从朝气蓬勃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运动的行列。多样的运动方式,也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
同时,体育精神为全民健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奥林匹克精神激励着健身爱好者不断突破自我,从完成一次长跑,到学会一项新技能,每一次进步都带来成长的喜悦;中华体育精神中的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让我们在运动中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些品质不仅在运动中发挥作用,更延伸到了工作和生活中,帮助人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从一名运动员,到如今的驻村第一书记,我始终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推广活动中,通过举办曲棍球体验课、参与体育公益讲座等方式,向民众普及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看到村民们在健身活动中收获健康和快乐,看到孩子们因为接触到新的运动项目而绽放笑容,我更加坚信,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永不褪色,不仅能在赛场上创造奇迹,更能在生活中点亮希望,激励着每一个人超越自我、团结奋进。
(作者系中国女子曲棍球标志性人物,曾代表国家队连续征战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和2012年伦敦三届奥运会,现任辽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曲棍球教练员、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下薄村驻村第一书记。)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