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第十二届电力规划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徐艳红)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为凝聚行业智慧,共促行业发展,6月17~18日,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电促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等13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电力规划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第十二届电力规划发展论坛会场
论坛上,10多位与会行业嘉宾围绕电力“十五五”规划展望、电力供需、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电力央企“十五五”规划、新一代煤电、光伏、核电、储能、氢能、虚拟电厂、电算协同、电力数智化等主题发表演讲。
电促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冯凯表示,面对“十五五”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能源电力安全、绿色、高效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又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本次论坛对做好“十五五”规划、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继忠做题为《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双侧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他表示,从新能源的供给侧出发,开展能量预测工作,有利于应对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对电网调度的挑战,促进新能源的高效消纳。通过对虚拟电厂、微电网、交通电气化三个典型领域需求侧能效管理论证,新型电力系统和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社会能源供与用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兼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琳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电力需求持续保持刚性增长、电力安全供应保障难度加大、新能源利用率呈现下降态势、绿色转型推高电力供应成本、科技创新驱动效能仍需增强深化、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电力碳减排事关碳达峰全局等诸多挑战。到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届时电力安全保障能力将大幅提升,电力绿色低碳生产和消费方式全面形成,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8%,电气化发展水平稳居国际前列。
在央企主题报告环节,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克表示,“十五五”电力规划面临消费侧电力需求不确定、供给侧保供能力不确定、重大技术路线不确定、刚性保供难等复杂局面。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源网荷储、技术、市场、政策协同发力。
来自南方电网、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单位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十五五”的规划与展望。
在《新一代煤电政策与技术》专题报告中,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电工程咨询院院长胡文平认为,新形势对煤电发展提出更高更全面的新要求,能源供应安全需要煤电发挥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发挥支撑性、调节性作用,“双碳”目标需要煤电发挥关键性、前瞻性作用。未来需要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管理部门进一步转变思维,共同推进新一代煤电发展。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由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并网与电气技术部主任申旭辉主持,华能集团华北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琼等5位嘉宾围绕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绿电直连、新能源承担系统调节责任、新能源数智化等热点话题展开互动对话。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
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由南方电网能源研究院配电网规划研究部副主任姚鹏主持,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徐亮等5位嘉宾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新型配电系统建设主题展开互动对话。
此次论坛共有各大电力央企及相关单位的400多名代表参加。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