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李夫克战地练兵
开国少将李夫克先后参加了著名的遵义战役、瓦窑堡、百团大战等著名战斗,并协助贺龙同志参与指挥了晋中、绥远等战役,并在晋绥军区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家。
1943年,正是抗日战争局势扭转的关键时候。党中央要求抓紧战地大练兵,准备与日寇进行大决战。
1944年春,李夫克担任晋绥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兼一分区副司令员、教导团团长,具体负责部队的军训工作。
李夫克从各分区和主力团中抽调了10个建制连同军区教导组组成练兵团,自任团长。他在提高练兵团全体官兵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还掀起练兵竞赛活动,注重在提高思想、提升技术上下功夫。
李夫克非常重视练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训练阶段既有重点,又兼顾四门技术,采取集体操作与分散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将技术训练与制式教练两者严格区别开来,从而让绝大多数战士能够从简单又实用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李夫克通过群众路线的练兵方法,探索出抽调部队骨干集中训练、培养典型、指导全面、推动全军的全军上下大练兵运动经验,并得到上级的认可与推广。
那年冬季,李夫克又按照上级要求负责开展冬季练兵运动,这次练兵主要是实现战场练兵,以进一步提高官兵指战员的实战能力。
在李夫克的指导下,各个练兵部队结合经验分别推出了“就游就打”“就练就打”“战练结合”“动练结合”“战场练兵场结合”等练兵方式,并针对各自的战斗目标,运用自己的练兵方式,先后在实战中检验各自的练兵成效。1945年2月8日,第二十七团袭击普明时就是检验“战练结合”的一次战例。通过一系列周密的战前训练,只用40分钟就将敌人的12个碉堡全部端掉,伪军一个中队全部被歼灭。
晋绥军区在三轮大练兵中,李夫克始终贯彻生产、战斗、练兵相结合的练兵方法,始终走群众路线,不仅部队官兵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是民兵和群众的应战能力也有了提升,增强了广大军民的作战能力,为巩固陕西甘宁、晋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放军组织大反攻储备了优秀的军事人才。
晋绥军区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的经验,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刘新龙)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