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福建省政协: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陆上,福建全省开通“中欧班列”城市达到6个,通达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空中,福州、厦门两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枢纽机场等一批重大互联互通项目陆续推进,85条国际航线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网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遥感卫星发射,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海洋测绘等相关服务。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开放,是福建的气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凭借日渐通达的连接,福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用日显。如今,更多闽商、闽货正驭江驾海、远赴重洋。
与此同时,立足新阶段,福建如何继续在对外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让开放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福建省政协聚焦“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促发展”“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等主题不断发力,助推全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对外开放。
开放的大门要越开越大。这个“大”,不仅是范围的扩大,更是质量的提升。不少省政协委员认为,要聚力在“深层次”“高水平”上下功夫,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立体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助推更多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
据悉,2024年,福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预计增长9.7%,预计实际使用外资220亿元左右;“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43家;国内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砖国家服务专区上线运行……闪亮的数字,展现的是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
“我们要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向开放要活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再立新功。”省政协常委叶玲建议,进一步优化跨境金融制度,探索放开资本项目,促进外资企业“引进来”和中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快自贸区扩区提升,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航运物流、会展服务等优势产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省政协常委林向凯提出,要加快优化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南北向联系,快速连接江阴港城和元洪投资区。同时,推动江阴港区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发展临港经济,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海外侨胞是福建省发展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力量。省政协常委俞凯呼吁,加强统筹谋划,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尤其是加快探索在华侨华人较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发挥开放前沿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助推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本报记者 王惠兵)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