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江西省政协:筑起更加暖心的兜底保障网
梅干菜烧肉、番茄炒蛋、牙白秧子、鸡蛋肉饼汤……走进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一老一小”幸福院内的“幸福食堂”,饭菜飘香入鼻,老中青少全龄段食客各聚各桌,吃得畅快,闲聊家常,笑语满堂。
“每天要接待近百位老人用餐,老人们在这不仅能吃热乎饭,还能唠唠家常,他们已经把这当成了‘第二个家’。”东湖区政协委员、彭家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艳江介绍,“一老一小”幸福院,由老工人俱乐部改造而成,来就餐的老人有折扣价,80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受免费送餐上门服务,厨师长每周都会根据老年人的血糖、血压情况调整菜单。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用心用情集智聚力。
民以食为天,助餐服务是老年人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需求。“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连续两年列入省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
“随着老龄化加剧,仅靠政府投入很难实现养老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要转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探索建立多元参与和分担机制。”省政协委员黄清玉结合南昌市老年助餐服务实践建议,省级层面支持出台养老助餐服务管理办法,完善企业评价和优胜劣汰机制,细化安全保障规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养老助餐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等方式,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同时,探索在一定区域内将养老助餐服务单独打包,由一家或几家专业养老助餐企业经营,打破区域壁垒,推动养老助餐服务一体化规模化经营。
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切实兜住、兜准、兜牢,不断织牢民生安全网。
“加强对失能老人及残疾人的关爱,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南昌市政协委员胡海涛建议,深入实施失能老人及残疾人家居改造,依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造方案,政府可提供经济补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试点将康复辅具租赁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申请人提供上门评估和租赁服务。
如何为困难群众筑起更加暖心的兜底保障安全网?省政协委员李绍华建议,运用“大数据﹢铁脚板”,形成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机制,让救助更有精度。完善低收入家庭救助需求综合评估机制,推动救助重点从低保群体转向低收入群体,重视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人群,健全主动发现网络,形成“前端”预警排查返贫机制。大力发展“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模式,增加提供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多元帮扶服务,擦亮基本民生保障的温情底色。(王磊 裘洁)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