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湖北宜昌市政协:开放型经济“闯深蓝”
仲夏时节,一辆满载精制茶叶的货车自宜茶集团湖北萧氏茶业有限公司驶出,将从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报关后启程运往阿尔及利亚。借助湖北安琪集团的海外销售网络,该公司1~5月出口增长超4倍。“搭乘安琪这艘‘巨轮’,我们的茶叶卖到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该公司总经理向清华介绍说。
在美国一系列关税政策影响下,宜昌企业选择抱团取暖。兴发集团通过与安琪集团“强强联手”,将磷酸盐产品推广至印度、缅甸市场,并利用香港国际贸易枢纽地位,携手县市区中小外贸企业“突围”。安琪集团市场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市商务局指导安琪主导实施“国企带民企共同出海计划”,公司已与50余家本地企业对接业务协作接洽,助力19家中小企业新增出口逾2000万元。
6月初,宜昌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顺应形势新变化,培育开放型经济新动能”议政建言。委员们手持调研报告追问,部门负责人逐条回应。开放型经济的突围路径,在问答交锋间渐次清晰。
“虽然龙头企业作用明显,产业结构升级加速,通道平台优势明显。但短板依然存在,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协商会上,委员们对开放经济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赞许,也对其困境和不足表现出担忧。
调研显示,从宜昌经济外向度的规模来看,2024年宜昌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生产总值总量份额偏少。分析全市开放型经济的短板,主要是总体体量偏小,县域发展不均,以及监管日益趋严等。
“保税区不是孤岛。”市政协开放型经济课题调研第三分组委员说:“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建议对全市95家重点外贸企业‘一对一’激活保税账册。”
调研组了解,针对远离港口、配套缺失的硬伤,市政府统筹全市外向型项目向区内集中,建立“保税项目招引加分制”;针对企业“不懂用政策”的软肋,32家重点外贸企业获得“一对一”服务,引导医疗设备、实验仪器等高货值业务入区。4月出台的《突破性发展扶持办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有的放矢。
“构建全链条政策扶持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和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设10亿元‘出海风险补偿基金’补贴民企首单信保,复制安琪集团海外发展的模式在东南亚、非洲建3~5个‘宜昌产业园’,让‘抱团出海’更有成效。”第二分组委员也提出了调研建议。
“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新出海集群”“打造以内外贸一体化为特征的新流通体系”“培育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模式新业态”……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结合深入县市区和企业调研情况把脉支招。
据悉,依托安琪、宜化、兴发、产投等头部外贸供应链企业与中小企业“抱团出海”,2024年,宜昌市前50强龙头企业完成进出口额突破300亿元。宜昌开放型经济正以“国企带民企”为帆,以“通道﹢平台”为桨,驶向深蓝。(通讯员 王晶晶 易玮玮 本报记者 毛丽萍)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