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港澳>交流交往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港澳地区天津市政协委员谈食品安全监管
天津市政协近日召开“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推进健康天津建设”专题协商会,部分港澳地区天津市政协委员积极梳理总结港澳地区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工作中的丰富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开展自主调研,并结合天津实际提出务实建议。
香港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值得借鉴
记者:长期以来,香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食品安全整体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9%以上。香港食品安全监管有哪些经验?对内地借鉴意义有哪些?
李昕维[港区天津市政协委员、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香港构建了一套严密且执行有力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如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人士售卖不适宜人类食用的食品即属犯罪,并对具体罪行及相应刑事责任作出清晰界定。
在监管体制上,香港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由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承担“防范问题食品流入、追溯源头、收集全球安全信息及标准”等统筹职责。该模式责任界定清晰,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单一部门全流程管理,避免了多头执法与职责真空,也为监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供保障。
在香港,针对食品安全的科学风险评估机制实现从“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变。通过高频次抽样检测,对污染物、添加剂、微生物等指标进行全维度分析,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并前置防控措施,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记者:结合香港经验和天津现状,您有哪些建议?
李昕维:建议天津完善法规标准,全面梳理和优化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特别是针对新兴食品业态管理等方面制定补充细则,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法规制度与时俱进。优化监管架构,搭建常态化会商平台,共同破解跨部门难题;强化基层监管力量,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强化执法力度,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推进智慧监管,借助智慧监管平台,实现风险预警、精准抽检,提升监管的科学性与及时性。
可以参考澳门食品安全挂钩优质旅游服务的好做法
记者: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也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在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严格且行之有效的措施。请您介绍一下澳门的经验。
文绮华(澳区天津市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局长):美食作为澳门旅游的一大名片,只有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优质的旅游服务,才能真正吸引旅客,让他们放心品尝、开心游玩。为保障旅客和居民的饮食安全,澳门在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严格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食品安全法规范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控制及应对措施,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机制等。
澳门市政署负责监察食品安全法遵守情况,并设有食品安全资讯专页,向餐饮行业推广“食安心——卫生自查鼓励计划”,辅助业界完善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卫生局推出“食得健康餐厅”计划,与业界携手共创健康饮食环境;旅游局推出“星级旅游服务认可计划”,设有既定规范、评审准则和程序,对参加商户进行暗查和明访,达标商户可获认可证书和奖项,费用全免。评审内容包括工作间和设施清洁、个人卫生、食材及食物的处理及保存、场地及设施消毒、标准化管理等关于食品卫生控制的评审项目。
记者:您认为天津应在哪些方面着力提升工作效果?
文绮华:建议天津借鉴澳门在餐饮场所监管方面的严格标准和审批流程,把食品安全与优质旅游服务相结合。
校园供餐环节一定要重视
记者:校园供餐体量巨大,事关师生的身体健康,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好事。香港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中有哪些成功经验?
冼汉迪(港区天津市政协常委、中手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校园食品安全的责任链条长,具有复杂性,容易存在风险隐患。香港严格管理午膳供应商,食环署会在官网公开学校午膳供应商联络资料和营运资料,并为学校选择午膳供应商提供指引。
李婷(港区天津市政协委员、君和资本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伙人):香港学校会成立膳食专责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师、家长等,负责制定午膳供应商服务要求、评分准则、招标文件等,并通告全体师生和家长。食环署注重及时处理学校食品安全投诉,消费者委员会的诉讼基金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支持,促使学校和供应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及时改进。
记者:结合香港经验和天津现状,您有哪些建议?
冼汉迪:要加强地方食品安全法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和震慑力。建议由天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校园午膳供应商的准入和管理,并加强日常监管和巡查,教育部门负责具体配餐管理,并为学校选择供应商提供指导。进一步加强细节上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如食品配送车辆的清洁和消毒等。
李婷:建议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以便快速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与良好饮食习惯。
另外,也需健全投诉举报机制,方便公众反馈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对属实举报给予奖励,鼓励公众监督。(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