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页>科技>资讯

AI辅助员工职业软技能,能否带来高效创新执行力?

2025年06月24日 14:3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日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课题组联合智联招聘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软硬技能影响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职业软技能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在当下的重要意义,提出AI与人在工作中的协同分工有可能带来更为高效的任务执行和创新能力。

《报告》显示,随着工作环境日益复杂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于工业化时代对于员工硬技能(即能够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等)相对简单的测量与评估方式,当前,企业掌门人对于员工软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情商和适应性,成为组织推动创新、维持员工协作以及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掌握程度尤为关注,也更加注重获取软硬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员工软硬技能兼备,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报告》显示,这类人才能够同时具备技术能力(硬技能)和有效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软技能,而这些特质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具备软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同时具备灵活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报告》还提到,AI能够显著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出质量。通过AI和人力的协同工作,企业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任务执行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生产力。

在目前的人机协同模式下,AI负责重复性和数据密集型任务,而员工则专注于创新、战略决策和团队合作等高价值工作和目前AI还无法完全胜任的更加考验综合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情感互动的复杂的、非结构性的任务。这种协作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得企业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这种人机分工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员工腾出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任务。

那么,AI能否推动职业软技能需求的演变?

《报告》提出,AI对软技能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以文字沟通为主要载体的日常工作当中,以写作为代表的沟通表达能力是软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AI具备大量文本数据处理和提供自动化反馈的能力,人类员工在这些领域的参与度降低,可能会导致某些以人际互动为核心的软技能需求减少,例如日常的沟通和基础的团队协作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基础岗位或者以例行日常为主要工作的岗位。2025年以来,随着推理模型的不断成熟,AI能够拆解非结构化问题、收集信息并进行整合,表现出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深度研究”为代表的AI智能体对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发起了挑战。如果员工无法快速适应并学习新技术以提升整体效率,他们很可能会在组织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而最新的AI技术研发成果,还表明这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这也进一步挑战了人类的软技能。测试表明,语言模型能够在复杂的情感场景中识别和回应情绪,模拟出类似于人类的反应。与此同时,AI能够有效主持不同观点的人们之间的讨论,而这在以往通常是人类领导者所扮演的角色。这些应用都表明,AI不仅能理解文本中的情感线索,还能根据情境生成适当的回应。这种能力使得AI在某些相对标准的场景中,可以模拟人类的软技能。

不过,《报告》强调,AI的情感理解仍基于数据和算法,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和深度共情能力。因此,在处理高度个性化和复杂的情感互动时,AI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软技能,更不能忽略AI出错带来的影响。总体来看,语言模型的发展虽然挑战了关于AI和人类软技能的传统认识,但也为AI与人类软技能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AI可以作为人类的辅助工具,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感信息。同时,人类通过与AI互动,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情感,从而提升自身的软技能。这种协同作用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AI在情感理解方面的不足,创造出更高效和创新的工作模式。(崔吕萍)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