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民政协报·福建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要闻
“向民而行”步履不停
——福建南平市政协积极融入“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务实开展“三项活动”记事
春茶氤氲的武夷山麓,政协委员穿梭在茶园间,与茶农促膝长谈,梳理出《推动武夷茶香飘“万里茶道”》的建议;
碧波荡漾的闽江河畔,群众一句“闽江商埠凋零”的感慨,化作《助力新时代“黄金水道”百舸争流》的提案;
“小板凳上的民主协商”,使“高大上”的规划编制浸润着“烟火气”,创新联通起“机关大门”与“百姓家门”。
……
今年以来,南平市政协积极融入福建省政协“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建设,务实开展“建言‘十五五’规划委员话良策”“优化营商环境委员在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委员进百村”三项活动,把自身作用和专业特长发挥到党政最关注、群众最期盼、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把群众的心声变成委员献策“十五五”规划的诤言,把企业主反映的问题清单化为党委、政府的工作措施,在乡村振兴路上与群众携手前行,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让“十五五”规划“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建议全市持续深化‘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十五五’规划要加快编制相关产业规划,引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
……
唯有亲历一线,方能洞悉实况与难题。为此,市政协充分利用“网格协商”机制,将2360多位省、市、县政协委员纳入“网格协商”工作机制,通过“网格交题、委员点题、部门答题、群众评题”,让协商民主的根系深扎闽北大地,精准把握症结与短板,提出有见地的对策与建议。
同时,强化与部门沟通联系,市政协主席吴添富主持召开主席协商会议,专题听取部门情况通报,提出“加快沙南高速洋墩互通、武夷山新机场快速通道、浦城至上饶高速,以及闽江高级航道扩能等工程建设,打造‘水陆空铁’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链接长三角与海峡西岸的战略走廊”“强化精品线路牵引,打造闽江‘百里画廊’旅游航线,搭建起大武夷旅游圈和福州都市圈的旅游‘桥梁’”等建议,将建言“十五五”规划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深入群众、贴近实际的具体实践。
让营商环境成为“近悦远来”的生态沃土
“人才短缺是个大问题,希望与院校联系,招聘南平籍机械、电气自动化、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回归,助力企业发展。”不久前,南平市政协委员、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凤向市政协反映道。
针对这一需求,南平市政协班子成员开展走访委员“春天行动”,吴添富第一时间带领部分委员深入现场,协调有关部门提出回应措施,组织开展“人才引进”专题微协商,架起“校企鹊桥”。
此外,从南平时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到熊宝科技有限公司,再到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市政协组织的一次次密集走访调研中,委员们既为“便利南平”政策礼包点赞,也清醒看到“信息壁垒”待破除、“服务温度”待提升等问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生态土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解放生产力,释放新动能,提升竞争力。委员们期待,继续当好企业“贴心人”、政策“解说员”、发展“智囊团”,促进企业来得了、留得住、经营好。
让“一企富”到“一起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夏季的邵武市润身中药产业科技示范园里,技术员轻点平板,玻璃温室内的喷灌系统应声启动。一千多亩多花黄精生长在物联网织就的“智慧网”中:土壤传感器监测墒情,智能滴灌系统按需补水,高清摄像头捕捉叶片病斑……
“每株药材都有‘电子档案’,从种植到加工全程可溯源,一斤九制黄精可以卖800元以上,我们已带动200多户林农增收。”润身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欣喜地介绍道。
同样感到欣喜的是走进其中调研的市政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协商调研组。期间,委员们辗转延平、邵武、顺昌、浦城、光泽等地,走进15个科技农业示范点,解码科技兴农的实践样本。
与此同时,在市政协委员钟安森的助力下,全省首个“米业产业研究院”和“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落户浦城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使3600亩流转土地化身科技示范田、500亩抛荒地重披绿装,带动全县千户农民种植优质稻6万亩,累计增收2000余万元。
市政协常委、圣农集团创始人傅光明充分发挥企业深耕食品行业的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带村模式,通过打好村企共建“优势牌”、支持保障“服务牌”和共兴共富“精准牌”,用一只鸡“啄”开千家万户共富门。据统计,当前已为89个村庄提供7000万元乡村振兴启动资金——12座乡村振兴工厂拔地而起,20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上岗,每人年收入突破6万元。
初心如茶,愈焙愈浓。市政协为民履职的脚步从未停歇,建言发展蓝图贴近“地气”,服务企业的暖流持续奔涌,共同富裕的希望在乡野升腾。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