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政协网评 微言大义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加强基础书法教育 不断提升全民书法审美水平

2025年06月28日 09:2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中华美学精神”的重大命题,并多次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美育并非单纯的艺术教育,它实际包含着感性教育、心灵教育、情操教育、人格教育、创造教育等,关乎国民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值得关注的是,基础教育体系中,有些地区和学校依然一味重视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被过多的考试压力所累,并导致艺术教育边缘化,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有名无实或开课不足的情况屡见不鲜。就书法教学而言,自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来,虽然明确了书法教育教学要求,但全国仍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有效落实或教学效果欠佳。从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应持续强化德智体美劳复合型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因此建议国家要不断加强基础书法教育,并建立长效综合机制,逐步提升全民书法审美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国家应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基础书法教育,制定书法课程标准,确保其在中小学阶段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督促尚未按要求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尽快排除困难,有效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同时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书法教育的支持力度,缩小教育差距。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门应加强协调,有效落实书法教师编制问题,同时建立健全书法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此外,采取适当方式邀请校外书法家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和示范教学。

三是优化书法课程设置。教育部门及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书法课程,编写统一规范的书法教材。在低年级阶段,注重书法基础练习。在高年级阶段,逐步引入书法鉴赏和书法创作。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书法教学软件和在线课程,丰富教学形式。

四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就已提出将美育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教育系统应逐步建立科学的书法教育评价与监督机制,将书法纳入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对成绩好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表彰与奖励。还应推广将书法成绩纳入“小升初”及“初升高”等考核体系。

五是深化高等书法教育。近十多年来,高等书法教育及学科建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二级学科到一级学科,可以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需要重视的是,当前仍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生源质量参差、教学理念滞后、教材相对匮乏、培养目标不明、学生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此外还应继续推进高校非书法专业,尤其师范院校各专业开设书法公共课或选修课工作。

六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议各级书协及书法机构等相关部门和团体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展赛、教学讲座、创作演示、书赠春联、切磋交流、跨界融合等各种形式开展书法实践和下基层等群众性活动,使书法艺术走进机关、学校、院所、军营、企业、社区、街道、乡镇,走进和融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可利用电视、广播及新媒体平台等,打破时空限制,使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欣赏和学习书法,从而提高审美水平,厚植爱国情怀。

总之,提升全民书法欣赏水平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国家从政策支持、教育、培养、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多渠道协同发力,让书法这一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更多的人领略到书法艺术之美,从而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一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国政协委员 张继)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