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要闻

让科技文物从旧址中“活”起来、“走”出去

——北京市政协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侧记

2025年06月28日 15:2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科技文物作为历史的“活化石”,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的工业革新,见证着科技创新的迭代更替。当前,应如何做好科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6月24日,北京市政协围绕“尽快启动科技文物征集保护工程、加强全市科技文物保护利用”召开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

“目前,北京市在科技文物藏品的征集保护方面,仍存在相应的保管、展示、利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北京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主任许强在通报提案有关情况时表示,要尽快启动科技文物征集保护工程,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科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他建议,一是研究制定科技类文物技术标准,二是畅通重要科技类实物藏品的征捐渠道,三是开展全市范围的重要科技类文物征集保护工程,四是加强科技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

“可以依托北京市科协、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北京科学中心在现有职能范围内开展北京科技文物的收藏工作,发挥优势推动科技文物收藏工作。同时,积极发掘高校、科研院所的标本室、展示厅、校史馆等空间、藏品和人才资源,大力提升其展示能力,打造‘小而专’‘小而精’的专题类科技博物馆。建设服务科技创新、科普展示与科学普及一体的综合平台,加强科技类文物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将数据资源分层次向科研机构、科技类博物馆等收藏展陈主体及社会公众开放。”许强补充说。

“科技文物保护作为一项前瞻性、示范性工作,对于赓续国家科技文脉,书写北京科技创新宏大叙事具有深远意义。”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通报提案办理情况时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现有的科技类博物馆依法开展文物定级备案,针对文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科技类博物馆作为牵头单位,制定本行业科技文物定级标准,逐步申请纳入文物保护行业标准规范。同时,探索制定科技文物认定条件、申报与认定程序,形成全市科技文物管理办法,推动科技文物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对于如何助力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政协委员林润华建议,一是加快科技文物数字平台建设,加强科技类文物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并对科技类博物馆依法开展文物定级备案,实施等级分级管理,增强科技文物保护意识;二是通过鼓励科技场馆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新形式,让科技文物从库房、旧址中“活”起来、“走”出来,进一步提升科普展教效果,持续扩大科学家精神影响力版图。

“应尽快让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海外善本重归故土。”北京市政协委员宋坪建议,借助北京国际交往中心优势,打造国际合作平台,与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图书馆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中医药海外文物与古籍普查”专项行动。

“设立中医文物征集保护专项基金池也同样重要。”宋坪建议,一方面,针对北京民间可能存在的中医诊疗器具开展抢救性收购,建立详细文物名录;另一方面,设立专项用于购买海外与中医药历史紧密相关的古籍数字化版权。同时,对积极捐赠中医文物的海外华人及机构,综合考量给予荣誉表彰等形式,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

“科技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在深度挖掘、充分利用上下足功夫。”北京市政协委员戴鹏表示,应实施“三步走”方针:系列化征集、专业化管理、常态化利用。强化总体设计,形成科学、规范、合理的中长期实施规划,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文物价值。

与会委员们一致认为,科技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科技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承载着先辈科学家的智慧与精神,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与精神动力。因此,在科技文物相关工作推进中,应坚定不移地秉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让科学家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为后续文化传承与精神弘扬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刘乙潼)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