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渤海潮涌创新力‌

——二○二五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之“遇天津·见未来”民企沙龙活动小记

2025年06月30日 13:56  |  作者: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通讯员 魏天权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渤海湾畔,创新浪潮奔涌!站在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这一触摸世界经济脉动的前沿,中国民营经济的“弄潮儿”以一场头脑风暴,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方案”。6月25日,作为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重磅活动之一——“遇天津·见未来”民营企业沙龙活动吸引了200余位来自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新领军者”深度对话。在新能源新材料、AI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一批领军企业正完成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跃迁。

“天津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扎实的制造业、信创产业和人才基础,特别是打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360作为总部设在天津的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从资源对接到政策支持,从产业生态构建,到应用场景落地,都深深感受到‘津门温度’和‘天津速度’。”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未来,360将发挥自身“安全﹢AI”能力,在天津建立智能体联盟,赋能传统产业“数转智改”,加强与天开园产学研合作,聚焦港口、工业等重点行业场景,为行业企业构建安全运营到安全保障的全流程服务。

“2015年,修正集团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天津高新药业。2023年,成立天津高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深耕,修正天津基地已实现3个跨越:研发现代化,建立起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功能食品三位一体研发中心;生产现代化,全部采用符合新版GMP标准的智能生产线;产业现代化,不仅建造工厂,更要用天津智造领跑大健康赛道。”吉林省政协委员、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修远表示,下一步,集团将聚焦传统中药现代化、精准医疗全球化等重点方向,构建“防、治、养”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用科技自立自强守护患者健康,让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

“合成生物学被广泛认为是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工程学的标准化、模块化方法,设计或改造生物系统,从而在治疗疾病、工业生产、环境治理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北京市政协委员、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赵燕说,近年来,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但各企业间研发、运营、管理等水平各有不同,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整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小、散、乱”的状态,部分中小企业专业能力、运营能力较弱。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应具备利他式创新的内核。”围绕如何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赵燕建议,以企业为主体,打通产学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中试平台的培育力度,搭建供需双方资源对接平台,通过制度建设支持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中试平台运营面临的主要卡点,出台重点领域中试平台运营扶持政策,让中试平台能够真正成为打通生物制造产业链,充分释放产业潜能的着力点。

市场活力来自企业家,他们不仅是中国经济的活力象征,更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而本届论坛的多个主题聚焦中国,折射当下热点、反映世界关切,也给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我们在论坛期间交流了非常多的科技企业,已达成合作意向,希望能为天津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贡献力量。”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立雪表示,做新时代企业家,不仅要追求技术创新和商业成功,更要做好责任与角色的转变,在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勇敢探索、突破桎梏。

正如多位企业家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为民企注入稳定预期,而天津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前沿科技成果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场景。可以预见,在政策红利与创新活力的双轮驱动下,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企将在诸多领域具备全球领跑的底气。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