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彰显政协新作为 创新履职的福州故事>委员故事
【委员漫谈·护河爱水】福州市政协委员郑凌劼:让每一条河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人民政协网福州6月30日电(记者 王惠兵)有一种建言,一头连着委员,一头连着百姓,不依赖官腔词藻,却说到百姓心坎;有一种表达,一头连着协商,一头连着民主,不追求热搜效应,却共促社会发展。今年起,福州市政协联合海峡号融媒体中心正式开设《委员漫谈》栏目,从政府关心和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的工作重点,以真诚和深入的方式,呈现委员们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的扎实调研、精准建言。
本期《委员漫谈》栏目聚焦“护河爱水·构建从山顶到江海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这一话题,邀请了福州市政协委员郑凌劼走进海峡号镜头,围绕“如何让每一条河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福州江河众多,水系发达,其中闽江被誉为福建省的“母亲河”,闽江口湿地位于福州长乐区,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原生态河口三角洲湿地,2023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目前正在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与此同时,随着一批批政协委员的努力,全市的委员河长制持续发力,助力有福之州绘就了水美城兴的‘共富景’。”郑凌劼欣喜之余,结合“委员河长”工作实际,分享了全市委员河长制呈现出的三个特点。
其一,他认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委员河长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生态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尤其是委员河长来自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我们通过定期巡河、调研、监督等方式,广泛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各个环节,有力促进涉水问题从发现反馈到整改落实的系统闭环。”
其二,民主监督与科学决策:“在巡河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所在,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其整改落实,这种民主监督机制有效促进了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提高了治理效率和质量。今年,我就提交了7篇关于福州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提案,致力守护有福之州幸福河湖。”
其三,广泛的协商与参与:“委员河长制强调民主基础上的广泛协商,我们时常与河岸的村民、环保组织、企业等围桌而坐,面对面共同解决河流治理中的问题,以‘协商之力’推进治水常态长效。”
未来,如何让每一条河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郑凌劼建议,应加快创设“委员河长驿站”,加快构建起“群众-委员-河长”三级联动机制,包括集信息采集、问题反馈、公众参与、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全面助力河湖的管理与保护。同时,加快打造“委员人才驿站”,通过建立“1+N”乡村振兴智库,(即1名领衔委员+各类委员人才+市政协智库专家等各领域专家),为河道治理、乡村振兴与治理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