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刘质平师从李叔同
1912年,刘质平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
李叔同发现刘质平资质很好,就想考验一下他的品性。这年冬天,刘质平创作了一首歌曲,交给了李叔同。李叔同细阅一遍后,说:“今晚8点35分,你到音乐教室,我有话讲。”是夜,风雪交加。刘质平准时赴约,看到教室内一片漆黑,没有声响,不免心生疑惑。但他没有离开,而是静立门外廊前等候。过了一刻钟,教室灯光忽然亮起,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的正是老师李叔同。他手持怀表,说:“相约时间无误,你通过了考核,可以回去啦!”自此,李叔同在课外要单独辅导刘质平作曲法与和声学两次,并介绍美籍教授鲍乃德教其钢琴。
1917年,刘质平考入日本东京音乐学校,却为学费犯了愁。李叔同得知消息后,提议按月从自己的薪金中拨出20元,资助其完成学业;又担心刘质平不肯接受,就特意写信嘱咐:“现每月入收薪水105元……每月可余20元,即可以作君学费用”“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并非借贷与君,将来不必偿还。且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刘质平大为感动,说:“先师与余,名为师生,情深父子。”
次年春,李叔同萌生了出家之意。但因为刘质平还未毕业,只好选择继续任教。他在写给刘质平的信中,说:“君所需至毕业为止之学费,约日金千余元。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置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数月后,李叔同筹到了1000元,这才安心出家。
刘质平学成回国后,不忘师恩,“总是抽身看望恩师,侍奉左右”,几乎承包了恩师所需的食物、衣物、文房四宝等用品。即使家中时有困窘,对恩师的供养也从未间断。(王剑)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