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首页>要闻>原创

“智造”就业新前景 ——福耀玻璃以创新实践书写稳就业答卷

2025年07月03日 08:4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至2025年,包括高度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耀玻璃)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传统岗位被重新定义,智能设备操作员、质量AI检测师等新型技术工种应运而生,为众多高技能人才“智造”就业新前景。

打造阶梯式人才供应链

走进福耀玻璃福建福清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生产基地,机械臂精准抓取玻璃原片,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这里,工业机器人密度高达每万人743台,相当于国内平均水平的两倍。“过去靠肉眼找瑕疵费时费力,现在系统自动识别气泡、划痕,我们能更专注于优化工艺参数。”智能产线设计师班鲁威指着AI质检屏幕说。这条投资32.5亿元的生产线,直接催生了约3000个就业岗位。

除福建福清,在安徽合肥、上海嘉定等地,福耀集团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基地建设正不断夯实稳岗扩岗的硬支撑。2025年至今,福耀通过在安徽合肥和福建福清建设新项目基地,以及对原有项目进行智能化改造,累计新增就业6750人。其中一线技术工人4963人,涵盖不少新型岗位;产品设计、研发技术、设备技术等专业技术岗位1787人,包括车载通讯研发工程师、双碳管理等前沿工种。

这种阶梯式人才供应链,既满足了新项目产能扩张需求,也为企业持续创新储备了核心力量。

产教融合破解结构性缺工

在合肥一家职校“福耀产业班”,学生王林峰的课程表中,企业工艺标准、现场管理规范等实务课占比60%,大三即进入合肥基地实训。“师傅手把手教设备调试,毕业就能上岗!”王林峰的实践经历,正是福耀“订单班”模式的缩影。

面对业务规模扩大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福耀集团一方面与多家职业院校深度合作,通过将专业课程前置植入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入企实训,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零距离”对接。数据显示,“福耀产业班”“订单班”等2023至2025年为新建项目输送产业技工超过200人。

另一方面,与全国多家高校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开放材料、研发、机械、智造等实习岗位。通过“校企双导师制”,为进入公司实习的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人才是智能制造的根基。”福耀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张海燕表示,希望通过构建“校企联动﹢定制培养﹢精准输送”的人才供应链,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良性生态。

立体培养赋能员工成长

在福耀,员工成长不仅是技能培训,更是职业发展的全周期赋能:线下实训体系形成“集团管理学院﹢子公司培训中心﹢产线实训基地”三级支撑网络。线上通过“耀学”数字化平台覆盖3万余名员工,拥有3000余门课程,涵盖领导力、生产管理、专业技术等多类型。

训为用,练为战。福耀人才培养坚持业务导向,搭建“技能比武”平台,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2024年“匠心杯”技能大赛输出300余项工序标准,500余条员工创新改善“金点子”,创造了2024年包装成品率提升26.9%等改善实绩,实现员工技能和企业效益的双赢。

不仅如此,福耀的人文关怀同样浸润人心,不仅为员工搭建起了集公寓、员工之家、幼儿园等配套于一体的“五分钟生活圈”,还有篮球联赛、书画社、摄影协会等文体社团让员工“月月有活动”。“让员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是我们稳就业的根本。”张海燕说。(本报记者 徐康辉)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