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我的记者故事

肖楠:从“纸箱山”到“绿家园”

——政协委员助力绿色快递的故事

2025年07月04日 18:3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60截图20250704183014284

人民政协报记者 肖楠(右一)

盛夏的一个下雨天,我在报社门口见到收废品的竹大爷。他正佝偻着腰,把一堆快递箱往三轮车上搬。“你看,这还不到晌午,就收了半车!”他一边干活一边跟我说,分不清汗水还是雨水,正顺着他的脸往下淌,浸透了橘黄色的短袖。

竹大爷在这里收废品已经有25年,他掰着手指给我算账:“现在10个废品里9个是快递箱。光我负责的这周围几个小区,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就有100多吨的快递箱。每天光撕胶带都撕得我手指发麻。”

这样的场景背后,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2024年我国的快递业务量超1750亿件,纸箱消耗量达到1500多万吨。如果把全国一年消耗的快递纸箱全部压平,可以铺满整个江苏省——相当于给全省贴满“纸地毯”!而生产这些纸箱需要砍伐3亿棵大树——把它们排成一行,能绕地球赤道3圈;如果让这些树继续生长,每年能为全北京人抵消3个月的汽车尾气排放。

拆快递时的快乐是真实的,但看着这些“一次性”包装被扔掉时的浪费和污染,也是真实的。绿水青山的未来,会不会毁在我们“买买买”的便利里?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的关注。他去年提交了《关于更大力度推动快递业绿色转型 促进包装循环使用的提案》。

作为履职23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百余件提案,周汉民委员是如何关注到这个议题的?又是怎样提出了这个提案?提案提交之后取得了什么效果?怀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我拨通了周委员秘书的电话。在说明来意之后,徐秘书帮忙联系上周委员,由于距离关系,这次采访通过电话的形式来进行。

说起这件提案的缘起,就不得不提到调研。“无调研,不建言”,这是周委员一以贯之坚持的原则。新冠疫情以来,他调研了400多家企业,涵盖了不同所有制和不同领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迅速向绿色经济转型。快递业和民生直接关联。看似“拆快递”的生活小事儿,却关系到绿色经济转型的国家发展大势。

近年来,我国电商经济发展势头可喜,网上消费和跨境电商规模增长惊人,伴随而来的是包装物的消耗量也惊人。网购就像一场狂欢派对,但派对结束后留下的包装垃圾,却成了最难收拾的“残局”。

周委员没有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而是深入思考,面对这个现状,国际上有没有一些好的解决方案呢?作为政协委员,我能做些什么推动快递业的绿色转变呢?他认真研究了目前我国快递包装的立法信息,并参考国际上的类似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完善推动快递业绿色转型的立法保障建议。既要给过度包装“踩刹车”,让纸箱泡沫不再“野蛮生长”;又要给环保材料“加油门”,让可降解包装不再“叫好不叫座”;还要给回收利用“装导航”,让每个快递盒都能找到回家的路——给地球减负。

那么,收到这件提案之后,提案承办部门怎么看呢?我也拨通了相关部门的电话,他们认为,这件提案很有参考价值,建议很有前瞻性。

采访结束前,周委员还十分认真且郑重地告诉我,收到了这件提案的办复证,这是第一次收到提案办复证书。这个证书,既是对委员努力的重视,也是对提案认真办理的正式表达。

提案不是急就章,而是连续剧。周委员告诉我,我国关于快递包装的综合性立法还有待加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电话那头,周委员沉稳而清晰地说,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告诉我,未来还会继续跟踪该议题,继续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快递业绿色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电话这头的我清晰地感受到,周委员履职为民的坚定。

这次采访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政协委员提案就像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一头连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像周汉民这样的20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就像社会的“温度计”,能精准感知民生冷暖。他们把群众的呼声写成提案,通过人民政协这个专门协商机构,将民意的汇集、意见的表达、分歧的化解、共识的增进纳入制度渠道之中,共同为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人民政协报记者 肖楠)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