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稳就业

校企协同育英才

2025年07月05日 08:3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2025届毕业生刘圣鑫结束了在小米集团近1年的实习,将于今年7月正式成为小米集团南京区域总部员工。

“我是首期‘小米工程师训练营’的学生。在参加15天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实训后,通过了小米集团的最终考核,拿到了提前批次录用通知。”刘圣鑫说。

为破解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行业快速迭代的技术需求这一难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自去年起,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小米集团连续两年开设工程师训练营。训练营中,小米集团选派经验丰富、行业技术领先的资深研发工程师组建金牌讲师团队,轮流入驻校园,开展为期15天的白加黑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实训。

截至目前,小米工程师训练营已开展2期,参与学生700余人,累计培训学员500余人,367名学员获小米集团颁发的训练营结业证书,157人拿到小米集团提前批次录用通知。据合肥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与企业协同培养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选择。来自集美大学航海学院2020级卓越班的学生杨润淇就是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的受益者。

“随着上船工作时间的增加,我对船上设备日渐熟悉,也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些技能要通过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也让我对未来的航海生涯充满期待。”在长达1年的船上实习过程中,杨润淇写下这样的感言。2024年毕业时,杨润淇通过选拔,如愿进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提升实践能力是航海教育的必修课。在创新培养模式基础上,集美大学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方联合、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机制。2018年起,集美大学先后与25家国内知名航运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用“校内船长﹢企业船长”的双导师制,共同为学生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卓越工程师2.0”培养方案。

该方案采用“3﹢1”培养模式,前3年在校完成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内容,第4年由合作航运企业安排船上培训和岗位见习。“近5年,我们累计培养高质量航海人才1698名,上船就业率位居全国航海类本科院校第一名,每年向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输送大批优秀航海人才,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以上。”集美大学航海学院院长杨神化介绍。

目前,集美大学“多维度、立体化”航海教育新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通过引入政府、企业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立志于投身海员职业的学生构建了一条高效快速职业成长发展路径。”杨神化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育人体系,培养更多高质量航海人才,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贡献新的更大力量。(本报记者 杨智嘉)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