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统战时讯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同心之旅·复兴有我”系列活动走进北京京剧院
文化同心兴国粹无党派人士、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青年青衣名家郭玮(左)介绍程派名剧《春闺梦》创作故事。 主办方供图
郭玮展示程派京剧剧目《锁麟囊》经典片段。 本报记者 付振强 摄
“春秋亭外风雨暴”“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6月27日,北京京剧院3号排练厅内,程派京剧剧目《锁麟囊》中最为经典的片段之一“春秋亭”正在上演。无党派人士、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青年青衣名家郭玮,以独特的唱腔风格再现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的魅力。与以往排练时略有不同,当日的排练厅内,多了数十名党外人士、新闻媒体和网络博主“听众”叫好,这是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开展的“同心之旅·复兴有我”系列活动第八站——走进北京京剧院的现场。
作为每月组织一场线下走访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同心之旅·复兴有我”主题系列活动结合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开展活动,深入了解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建言献策,讲好党外人士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参与人员在这段与戏曲艺术深度对话的“旅程”中,亲身感受北京京剧院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在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上取得的显著成果,在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中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传播国粹薪火
共筑文化同心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公认为“国粹”之一。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其艺术形式和表演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前辈艺术家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奠基人,为剧院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艺术乃至精神财富,他们的舞台风范、艺术成就、流派风格,成为剧院的鲜明旗帜、渊源界碑。”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朱甲说。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程中,党外人士也在积极发挥着自身优势作用。朱甲介绍,北京京剧院历来重视统战工作,有39名民主党派成员、4名无党派人士。郭玮及无党派人士、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老生名家杜镇杰,无党派人士、京剧梅派第三代传承人、青衣名家胡文阁,民盟盟员、京剧谭门第七代嫡传、青年老生名家谭正岩4位党外代表人士正是本次活动的“主角”。“大家在各个岗位中传承国粹艺术,推广京剧艺术。”
排练室内,《锁麟囊》《贵妃醉酒》《空城计》选段轮番上演,让“观众们”在经典剧目展演与沉浸式体验中,见证京剧艺术的守正创新,感受党外人士艺术家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锁麟囊》表演者郭玮自幼便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从多位京剧名家,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唱腔婉转悠扬,表演细腻传神,深受观众喜爱。排练结束后,不少网络博主化身“梨园弟子”,在郭玮的悉心指导下试穿戏服、学习身段,练习水袖,体验国粹京剧的节奏与韵味。微博旅行博主@M梦初在郭玮指导下试穿了贵妇的戏服,“亲身体验才知其中不易,每个动作手势都得拿捏到位,水袖想甩得好看,都要台下十年功。”苏绣的细腻、缂丝的华贵、点翠的璀璨……在她看来,这些戏服不仅是舞台道具,更是顶级的非遗艺术品,方寸布料间,凝结着千年工匠的智慧。“戏服之美,是京剧之魂的具象,更是中华审美与技艺的无声传承。”
“京剧艺术体系完备,唱、念、做、打俱全,拥有独特的表演规范和艺术风格。因为其文化内涵深刻,承载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军事博主@邓棋元感慨道。
北京京剧院艺术传承陈列馆内,梅兰芳先生演出《霸王别姬》时虞姬所穿的古装衣裙鱼鳞甲和所用双剑吸引大家关注。胡文阁深情回顾了其拜师于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先生门下刻苦学艺、传承“梅派”艺术的故事。“去年,我参加北京京剧院‘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 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巡演,相继走进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当时天气特别热,演出结束后,看到很多观众专程在门口等我,觉得平时训练的苦累都不算什么。”6月初举办的“强基工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霍尔果斯活动中,胡文阁特意表演了《贵妃醉酒》选段,“我想让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也能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京剧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
在守正中创新
焕发国粹表达
锣鼓点一响,谭正岩和杜镇杰分别饰演的“杨晓冬”和“关敬陶”两个重要角色便随着节奏走起了台步。北京京剧院排练厅内,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正在上演。
这部改编自李英儒同名经典小说的经典曲目,以抗战时期华北古城地下斗争为背景,通过交通员银环的成长蜕变与伪军团长关敬陶的灵魂觉醒,刻画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图谱。“京剧这门古老艺术,正以鲜活的姿态融入时代,在传承者的坚守与创新中,焕发蓬勃活力,这份薪火相传的繁荣盛景,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悦与自豪。”微博旅行博主@M梦初说。
“这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杜镇杰表示,京剧作为国粹,承载的不只是艺术魅力,更是对“忠孝仁义”“家国情怀”等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的传扬,“我们平时唱的,虽是以前的故事,但对今天的观众仍有教育引导作用。”
记者了解到,该剧将于今年8月1日至5日在长安大戏院首演。北京京剧院通过持续探索实践,让国粹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如2020年8月,北京京剧院推出的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在大兴剧院首演并直播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在剧目安排上,北京京剧院在传统京剧、现代京剧基础上,还创新推出小剧场京剧。“现在剧院不但保持着大师们传承,更让人惊喜的是创新能力。据我了解,小剧场戏《吝啬鬼》《惜·姣》很受年轻人喜欢,另外在节假日的晚会编排上也跟传统的表演形式不同。”历史博主@鹏说文史说。
“我们也希望通过短视频直播、参加综艺、跨界等方式,将我们的艺术形式讲给更多人听。”谭正岩说,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离不开尝试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推广。“京剧观众也有传承,像我这种潜移默化型的也有很多。”历史博主@作家邓海春分享道,爷爷是京剧迷,他平时会唱几段。而自己10岁以前是被动接受京剧,小学四五年级时,爷爷在听张君秋先生的《望江亭》时,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听懂了,“从那一年开始不再觉得京剧‘听不懂’。”
“京剧艺术的传承离不开对传统的坚守,更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多年来,郭玮还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在保持程派艺术精髓的同时,融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使程派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郭玮的京剧艺术之路,是无数京剧演员传承与创新的缩影,他们通过各自努力和才华,为京剧艺术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程派艺术的传承人,如何更好地致力程派京剧艺术传承与发展?多年来,她不仅活跃在舞台上,还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先后收徒数十人,将自身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她常说:“程派艺术讲究‘声断意不断’,这需要用一生去领悟。”在她的指导下,多名学生在全国性戏曲比赛中获奖,成为新一代程派艺术的接班人。在新媒体时代,她也积极尝试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京剧之美,其发布的程派经典唱段教学视频,让更多年轻观众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程派名剧《春闺梦》作为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当年是一出新戏,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那时演出乐队都是在台上,程砚秋先生认为舞台应该‘干净’,把乐队挪到了后台。《春闺梦》和《锁麟囊》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程派剧目,让程派艺术在未来薪火相传,以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式延续其精髓,是我毕生的使命。让我们一起话统战、谈复兴、聚力量!”郭玮指着展柜中的《春闺梦》剧本如是说。
(记者 付振强)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