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聚焦

家国情怀 百姓担当

——抗战精神的民间传承

2025年07月07日 10:06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高度概括了抗战精神的内涵:“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回望88年前,1937年7月7日夜,正是在卢沟桥畔,日本侵略者的枪声点燃了整个民族全面抗战的烽火。88年光阴流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中传承。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将镜头对准街头巷尾的普通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新时代家国情怀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

——编者

卢沟桥配图(7634272)-20250707093416

爷爷讲史七十载 孙女接棒“守桥人”

本报记者 杨岚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如今,卢沟桥的望柱上日军留下的弹痕犹在,在这座见证中华民族沧桑变化的桥上,时常能瞧见一个身着蓝色背心为游客义务讲解历史的身影,她就是“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抗战史“义务讲解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北京榜样”荣誉获得者郑福来的孙女——郑然。

传承

生于卢沟桥畔、长于宛平的郑然,在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沸城社区担任宣传工作。2024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郑然接过爷爷郑福来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代“守桥人”。

在郑然的记忆里,爷爷总是戴着一顶旧草帽,不惧风吹日晒地走在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免费讲解那段抗战往事,这一讲就是70多年。年幼的郑然总是紧紧跟在爷爷身边,和游客们一起聆听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卢沟桥事变后,年幼的爷爷和小伙伴们佯装在大王庙附近玩耍,实则暗中记录日军动向,为八路军传递情报;乡亲们机智地挖掘地道,从被日军强占的大王庙里夺回救命粮食。故事里那些栩栩如生的细节,紧张刺激的情节,都深深镌刻在郑然记忆深处。

一年盛夏,烈日灼人。郑福来的高血压犯了,本就瘦弱的身体更显疲惫。就在这时候,一群大学生慕名而来,想亲耳聆听老人讲讲当年的故事。郑然心疼地拉着爷爷的衣角,劝他在阴凉的家中讲述,可郑福来眼里却闪烁着不容置疑的目光:“那可不行,只有站在这片土地上、站在这座桥上,才能让历史活起来,让听众感同身受。”于是,他不顾劝阻,坚定地站在了桥头。

2024年4月8日,93岁的郑福来最后一次站在桥上讲述抗战历史,他说:“我啊,是土生土长的卢沟桥人。我经常到桥上给年轻人讲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是想让年轻人了解、记住这段历史,知道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是要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当时,郑福来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上桥需要他人搀扶,只能靠随身携带的尿袋来维持正常的体力活动,郑然和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曾经对爷爷的做法也有过不理解,70年的讲述值得吗?爷爷每一次的坚守,我仿佛都看到了他与那段历史融为一体,与那座桥融为一体。能够上桥为大家讲一讲那段历史,是爷爷一辈子的使命,比什么都重要,我也从中明白了历史传承的意义。”郑然感叹道。

延续

郑福来生前总是嘱咐郑然:“以后我不在了,你们要把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讲下去。”说着给她拿来一摞厚厚的读书笔记:“瞧瞧,爷爷也一直在学习,咱们就得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把历史讲清楚,这是咱共产党人的责任啊!”

在郑然的记忆里,爷爷每天清晨都会戴着老花镜,认真地读书看报,坚持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在为年轻人讲述历史时,他从来不只是简单地复述往事,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当代思想结合。他常念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是这种古今交融的讲述方式,让每个听众都能从历史中获得新的感悟。

郑然也将爷爷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聆听着爷爷的教诲,接过了传承“讲述红色精神”的接力棒,加入“宛然以平”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中。

为了更好地把这段历史讲好,郑然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开始研究爷爷留下的珍贵笔记,组织居民参加“卢沟桥的传说”故事会,并作为志愿者走上桥头,学着爷爷的样子,给来往的游客和学生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

郑然稿件配图(7634266)-20250707093429

郑然在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示范活动之丰台区“凡人微光筑文明”主题活动上,以《一个人,一座桥,一辈子》为主题进行宣讲。

郑然的孩子们时常问她:“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加班?你工作那么忙吗?”她会告诉孩子们:“妈妈在做义务志愿者,就像太姥爷一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孩子们则坚定地告诉她:“妈妈,那我长大了,也要像您、像太姥爷一样。”

“家国情怀,爱国精神的传承首先要从家庭开始。就像我的爷爷当年给我讲述抗战故事那样,这些饱含家国情怀的讲述,让我深受触动,如今我也能将这些故事继续讲给我的孩子听。这种代代相传的过程,正是家风传承的最好体现。”郑然强调说,“良好的家风培育,是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基础。当我们秉持良善之心,将家庭责任与国家使命融合,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时,就能看到它的现实意义。从家庭到社会,从个人到国家,这种精神的传递就像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条河流中的一滴水,既承载着前人的精神,又滋养着后人的成长。只有先种下精神的种子,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收获丰硕的果实。”

如今的卢沟桥,晓月湖波光粼粼,城内街古色古香。在一次次宣讲中,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郑然坚信,爷爷“不能让历史重演”的嘱托,早已化作种子,在新一代人的心田里悄然生根。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写在“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纪念日之际
贺潇

(一)

又到7月7日,10年前的那一幕历历在目。2015年7月7日,我和先生带着10余岁的女儿去日本旅游。没有想到的是,70岁的妈妈特别打来电话,“天哪,你们要去日本!日本人把人给害死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已经深印在1945年出生的母亲的记忆里。

孩提时代,母亲听了太多亲人们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她会不由自主地给我们提及,“当年跑日本时(注:当地老百姓把躲避日本人叫跑日本),你们的父亲刚刚出生,你奶奶把他放到篮子里,系到红薯窖里才得以保全性命。”我意识到,日本军国主义给父母一代带来的创伤,他们很多人还活在当年被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童年阴影里。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便从北京来到了大阪。街市繁华、人流穿梭,日本民众举手投足间特有的礼貌让我们印象深刻。于是我专门打电话给妈妈,告诉她今天已经进入和平年代,安慰老人家不用害怕。

在大阪,14岁的女儿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童年记忆。和姥姥的记忆完全不同,从小看着日本漫画长大的女儿,脑海中的日本与很多陪伴着她长大的动漫形象联系在一起。

女儿的童年时期正值日本动漫产业在我国市场的黄金发展期。作为日漫《名侦探柯南》的粉丝,大阪成了女儿对故事主角柯南的巡礼圣地。她特别到故事取景地,对照动画场景拍下当地的实景。

对于如今30岁左右的我国年轻一代,这些风行全球的日漫作品不仅是娱乐载体,更成为一代人共同的成长记忆。

于是我意识到,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正以另一种方式在悄无声息地展开。

我的童年时代读着抗日故事长大,小人书《鸡毛信》里的小主人翁海娃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曾看过多遍;每年的清明节,学校也都要组织同学们去烈士陵园给抗日先烈扫墓。记得每年的这一天到来时,我们总是提前好几天开始准备,戴着红领巾,虔敬地用白纸做成小白花别在胸前。直到长大,我和同学们都相信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对抗日先烈的怀念给我们植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也成为影响我们一生的人格底色。

历史的悲哀,无过于普通老百姓在自己的国土上却飘零无依、任人摆布。历史的遗训,无过于后人对往事的漠视、遗忘,从而重蹈历史的覆辙。我要让孩子知道,和平于每一个国民之珍贵;而和平的背后是一国国力之强盛,国民民心之团结。我于是提醒自己:今天的和平很珍贵,但为了更持久的和平,还必须让我们的年轻一代了解、铭记这段历史,知道他们的爷爷奶奶们曾经被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痛苦和全国军民团结抗敌的英雄气概。

(二)

2016年的7月7日,我带母亲和女儿,三代人一起来到了“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卢沟桥,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卢沟桥配图(7634269)-20250707093434

夕阳余晖中的卢沟桥庄严宁静,老人、孩童抑或一对对情侣徜徉在桥上,一派静谧祥和的景象。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陈和母亲的讲述带我们穿越近百年的时空,感受父母及爷爷辈曾经遭受的磨难,让我们触摸到“国破山河碎,覆巢无完卵”的真切,在这里,我们再次体悟和平的珍贵,亦在内心一次次致敬那些在民族危亡面前“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先烈们。更深谙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今日之民族复兴唯有靠强国建设。

之后,借助每年7月7日这样的历史节点,在一次次回望中,我们警示自己也告诫孩子:有些东西不能忘记。

令我欣慰的是,一种感情也在孩子心中滋长,“我长大了要当我国奇幻小说的开拓者”“我长大了要做我国动漫创作的开拓者”,一次次地,我听到孩子这样的豪言壮语。这些儿时看着日漫、玩着他国游戏长大的孩子内心里其实一直憋着股劲儿。

2024年,在异国他乡学习的女儿回到祖国。一日饭桌上,女儿惊喜地跳起来,继而竟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原来她看到消息,“我国首部国产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之前我们玩儿的基本上都是日本、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游戏,但是中国的游戏玩家群体很庞大。因为中国在游戏制作方面没有能跟上世界一流水准。从这款游戏开始,我们的国产游戏开始迈入了世界一流行列。”女儿解释说,3A级游戏一般指投入大量资源和金钱制作的、效果精良的游戏,这非靠热情可以完成。

6月30日有消息报道,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总票房154.4亿,总观影人次3.24亿元,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位,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榜冠军。得知这一消息,一家三口隔空拥抱。又一年7月7日临近,抚今追昔,一边是历史的悲鸣,一边是见证国家发展、文化复兴的欣慰。

我们注意到,很多国人也在这条消息后点赞,和我们一家一样,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几日前,亲朋好友聚会为即将到异国他乡学习的游子践行。席间,一位老专家给女儿提出一个命题:“年轻人,我提醒你思考一个问题,和鲁迅那个时代相比,你这一代留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有怎样的不同?”老专家强调,“年轻人,不着急回答,但一定要思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又一年7月7日,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我想,做好传承,亦是我辈必须的担当。

民意漫评
在弘扬抗战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梁修明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这消息将把我们带回到了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历史不曾忘、不敢忘、不能忘。

硝烟散去,弹痕犹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驻足凝视、沉思默想,回望历史、追思先烈。这无声的纪念,正是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力量的生动体现,蕴含着深厚的时代价值。

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英雄史。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在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无数中华儿女铮铮铁骨战强敌、前仆后继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抗击日寇、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冰天雪地中,孤身一人与数倍于己的日寇战斗五昼夜,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的杨靖宇;不顾个人安危,返回营救落在后面的同志,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左权;37岁血洒疆场,被毛泽东同志称为“虎胆英雄”“儒将”的彭雪枫;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抗击日寇、为国捐躯的杰出代表,用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和平年代,缅怀英烈、传承精神、厚植情怀,依然是中华儿女永恒的时代课题和精神纽带。

鉴往事,知来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更加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历史的启示弥足珍贵,时代的呼唤催人奋进。铭记历史、纪念胜利、致敬英雄,并非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从中汲取团结一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奋勇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编后
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贺春兰 杨岚

从祖辈“跑日本”避战火的阴影到烈士陵园青少年胸戴小白花对抗战先烈的纪念,从卢沟桥上祖孙两代人的守望到见证国产动画电影全球票房的崛起,两篇文章的记述,三代人的心路和选择,让我们看到: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在自觉地传承红色基因,信仰的力量始终在血与火的抗争、破旧与立新的奋斗之间薪火相传。

信仰从不是空中楼阁,它诞生于历史的血泪浇灌,根植于代际间的主动传承。

我们看到,在这片国土上很多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中国家庭,没有忘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自觉地将家国、个人的命运统一在一起,将祖辈的痛苦记忆转化为个人的强国行动——这样的不肯忘却、这样的主动传承,想必是对先烈的最好告慰,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深层意义。

如当年御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一样,今日,抗战精神的弘扬、强国建设的磅礴伟力同样要靠人民群众的自觉传承来汇聚。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