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侨声>资讯
提升境外人员在渝便利度 释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动能
建成投用江北国际机场入境服务中心,提供“综合问询﹢支付、通信、交通、文旅”“一站式”综合服务;推出我国首个入境游口岸签“一网通办”应用,创新实施“口岸签证代转”政策,持续提升入境通关效能;升级打造“悦留重庆”信息平台,为留学生实习实训、勤工助学、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与对接渠道……
6月27日,在重庆市政协“提升境外人员在渝工作生活便利度,构建开放多元的国际交往枢纽”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府外办负责人的通报获得委员们的一致点赞——近年来重庆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推动在渝境外人员“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各环节便利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使命,也亟待提升区域内医疗、签证、交通等领域的涉外服务能力,充分释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动能。市政协对此高度关注,将“提升境外人员在渝工作生活便利度,构建开放多元的国际交往枢纽”主题纳入2025年重点协商计划,由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牵头开展前期调研,形成近80条意见建议。
带着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委员们在协商中踊跃建言。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目前境外人员来渝出入境的唯一口岸。“要推进口岸基础设施智能化更新迭代。”黄伟委员建议,完善旅客预检预录、外国人入境卡自助填报、快捷通道自助备案等应用平台;建设24小时直接过境等查验系统,进一步优化境外旅客联程中转、口岸签证、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等政策。
当前,重庆市正在深入推进“留学重庆”行动计划,预计2025年来渝交流学习的海外青少年将达到1万人。围绕优化留学生教育管理,邹渝委员提出,要破解教学提质难题,聚焦师资建设强根基;要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留学管理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留学生教务、学籍、安全等业务“一网通办”。
4月底,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团一行人在重庆渝中区十八梯购买伴手礼时,无一人选择移动支付——这件事令王南委员印象深刻。“渝中区虽已成功打造全市首个支付便利化示范区,但仍存在不少结构性挑战。”他建议,深化支付便利化改革,创新构建标准体系,优化消费额度管理,守牢支付风险底线,提升外籍人士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
满足境外人员在渝卫生健康需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邢雅翕委员建议,优化国际医疗资源配置,以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高端社会办医院为载体,迭代升级“14N”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对接国际医疗服务标准,发布《重庆市国际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国际医疗服务流程,建立国际医疗服务质控体系。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助力外籍人才在渝创新创业。”王晓颖委员提出,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引导,优化人才服务供给体系,推行外籍人才并联审批机制,推动出入境、人社、科技等职能单位建立外籍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设外籍人才集聚的两江新区和西部科学城等区域国际社区,协助解决工作生活问题。
市政府副市长徐建率市政府外办、市教委、市科技局等12个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并从不同角度作了回应。徐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做优做细服务举措,加强工作成效评估和创新,全面提升重庆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能级。
(凌云)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