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天津市政协——

走好课堂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

2025年07月08日 08:2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有的毕业生投递千份简历得不到一个面试回应;有的企业在平台上发布招聘启示后,一个岗位万人投报。”

“毕业即失业,专业设置符合现实需求吗?”

……

围绕大学生就业遇到的难题,如何更好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近日,多位天津市政协委员提出,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协同机制,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民盟天津市委会调研组通过对天津和北京高校中600位往届和应届毕业生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就业指导服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关培训存在“走过场”现象,以部分高校“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为例,培训只是完成相应课时,实效性较差,缺少反馈。

“政府、高校、企业应加强合作,完善就业指导与培训。”在调研组看来,要共同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包括职业规划、求职技巧、职场适应等方面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和个人职业发展路径。高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多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提供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更加务实有效;还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开展务实有效的就业能力培训十分重要。”调研组建议,明确毕业生培训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邀请行业专家、企业HR、优秀校友等担任讲师,并建立有效的培训反馈机制。

如何破解供需错位难题?来自南开大学的万相见委员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市场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即部分行业岗位过剩与部分专业领域人才短缺并存的现象。加之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职业迭代加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服务方面,学科和专业建设要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调整毕业生就业思路角度出发,积极和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为各个阶段学生提供深入、细致和专业的职业规划服务。

针对部分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的“慢就业”“懒就业”等现象,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刘洪斌委员提出,高校等部门要注重走访调研企业,加强“访企拓岗”行动,加强与企业互动,广泛收集行业企业的人才供求信息,编制人才需求报告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促进企事业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要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积极布局新兴学科专业,及时更新、升级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加强数字经济、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经济业态相关学科专业的布局和调整。通过实践赋能,助力学生顺利走好从课堂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