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东海之滨的儿童友好城市“长”啥样?
儿童福祉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今年上半年,浙江省舟山市成功入选第四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自6月25日起,市政协常委会组织界别委员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系列专题调研,通过多主题串联,精准呵护儿童成长。
推进公共服务友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托管
舟山市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44个,普惠托位使用率已达72%。落地11家“舟山宝宝屋”公益临时托,实现家门口随手“寄”娃。学前教育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了100%。6月25日,调研组一行实地视察了舟山小学、定海区环南街道民生综合服务体等儿童公共服务点位,详细听取了关于儿童友好学校建设、儿童友好场景建设和儿童服务等相关工作情况介绍。
在座谈会上,委员们深入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推动儿童友好建设全域均衡发展,在部门合力、城乡发展上下功夫。”“整合托育、健康管理等资源,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激发多元主体的合力,结合新媒体的融合机制,讲好定海的童趣故事,挖掘利用可持续成果,更加精准务实地为创建儿童友好城市样板提供更多创新案例。”
推进发展环境良好,着力培育儿童海洋产业
舟山市立足海岛特色优势,在儿童友好服务、儿童海洋文旅产业等方面同向发力,积极构建“主客共享”的儿童友好海洋城市。在6月26日的儿童友好产业发展主题调研中,委员们重点走访了舟山儿童公园、冠素堂文化体验园等儿童友好标志性产业项目,实地查看了海鳐蓝“宝宝屋”和市红十字会生命教育体验馆,详细了解了我市打造文旅融合儿童友好海岛样板的相关工作。
走进冠素堂这家百年老字号,委员们认真了解了“观音饼”的起源、历史发展及文化故事,观摩了园区干西点生产车间、面包成型车间、冷加工区域等生产区域,通过“可观、可感、可学”的立体化体验,直观感受研学基地的卫生环境和制作过程。
在“一米高度”的设计观光窗前,市政协委员、市人社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姜璐艳说:我已经带孩子来过好几次了,这是一条可研可玩可学的实践路线,希望能够拓展更多的儿童友好研学线路和实践基地。
推进权利保障友好,关爱困境儿童未来发展
“未成年人专门学校是市本级2024年政府投资项目,对年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学校办学规模约为100人。”7月3日,调研组一行纷纷表示建设未成年人专门学校,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填补我市教育矫治空白。
座谈会上,委员们重点了解了儿童福利制度和未成年人司法保障制度,听取在落实困境儿童福利、特殊儿童社会救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并提出了深化结对帮扶制度,试点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推动从物质援助转向心理关怀和成长陪伴;强化法治保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之家及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建设等对策建议。
从“公共服务友好” “发展环境良好”到“权利保障友好”,历时1个月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题调研还在继续。委员们纷纷表示,要聚焦体系优化,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联合发力,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的融合。要聚焦问题短板,织密防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对网络空间违法有害环境加强干预,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要聚焦服务提质,在空间设计上引入儿童视角,保障儿童表达权、参与权,利用海洋优势,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儿童友好品牌。(张梦姣)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