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港澳>聚焦
汇聚皖港力量 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深化皖港合作,助力安徽更好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考察综述
考察团一行赴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本报记者 胡方玉 摄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皖港合作,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5月26日至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围绕“深化皖港合作,助力安徽更好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赴安徽省考察。考察团一行深入六安、合肥等地,围绕红色教育、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主题开展实地考察。考察期间,安徽经济社会转型的活力给考察团一行留下深刻印象,也启发委员们从多角度提出合作建议,为皖港融合探索出更加宽广的路径。
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六安市金寨县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走出了洪学智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
考察团深入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地,了解到当年仅20万人口的金寨县,却有10万热血儿女奔赴战场,最终只有700多人回到家乡。“十万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与安宁。”委员们被这段历史深深地打动,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韧与不易,表示要将优秀的红色文化宣传好、传承好。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义工联盟主席谭锦球在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后,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来到金寨县时提出的“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殷切嘱托有了更深的感悟。他表示,应将此类革命纪念馆建设成为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金会会长,谭锦球希望通过基金会的平台,培育香港青年人有担当、有作为,使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延续下去。
“在金寨县感受到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这种为国为民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牢记并传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光如说,今天国家在各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更要感恩并积极作为以回馈革命老区的人民,发扬他们艰苦奋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要组织更多香港青年及大众来参观学习。
“红色教育不仅仅是参观革命遗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提出,教育的根本还在于课堂内容与教学机制。他建议香港高校与安徽高校合作共建“近现代中国史”跨区域师资队伍,推动教育融合发展。
“学习历史、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对于当下的香港不言而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吴宏伟表示,在香港中小学历史教育中,近现代中国史内容仍显薄弱,亟须通过实地学习、沉浸式体验增强对历史的理解。他建议将革命烈士基地等打造为海内外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前沿阵地。同时,在香港开设特色爱国主义课程,培育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
“将以金寨县为中心的大别山老区打造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造条件让更多港澳青少年及海外华裔青年参观考察学习。”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邓佑财建议,要结合VR技术、数字课本和历史互动平台,使红色教育在新时代有更强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将教育扶贫与红色教育结合起来具有双重意义。”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协会内地事务办公室顾问何永昌建议,设立皖港联办奖学金资助革命老区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力军。
从革命记忆到文化认同,从爱国主义到家国情怀,委员们的建言让安徽红色资源的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也愈发丰富,提供了香港青年走进祖国、了解历史的新路径。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行走在安徽这片红色热土上,层层叠翠的茶园与错落有致的民宿不时映入眼帘。在金寨县油坊店乡面冲村的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委员们切身感受到茶旅融合与生态农业带来的乡村活力。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哲学研究院院长舒心感慨道,六安以茶叶为核心产业,走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融合发展之路,不仅带动就业,还有效推动乡村生态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永久荣誉会长白水清与当地茶企人员深入交流。他表示,六安雨水丰沛,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但为了地方支柱产业的长远发展,还要在制茶工艺上下功夫,使不同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茶叶口感更为稳定,同时要具备工匠精神,这才是茶产业打响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花石乡大湾村,考察团一行来到村民陈泽申家中,墙上的照片是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时的珍贵瞬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陈泽申激动地讲述着村民生活的巨变:土坯房变身新农居,泥土路化作水泥路,农副产品也卖上了价格,乡村旅游更是如火如荼。
数据也印证着大湾村的蝶变:2024年大湾村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90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会计咨询专家协会创会会长赵柏基说,大湾村从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生动案例展现出老区人民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更体现出安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彭耀佳说,发展乡村民宿,就是要给乡村生活赋予新体验。“比如可以通过开发采茶体验、研学课程、非遗工坊等项目,将本地传统农业转化为富有故事感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的同时也激发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在文创赋能方面,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目前安徽的很多旅游产品仍以传统参观为主,体验性和互动性不足,沉浸式场景设计和数字化赋能还需加强。他建议,可以借鉴香港“光影艺术节”的经验,在金寨等红色景区引入沉浸式戏剧、数字展览等现代艺术形式,打造“行走的党课”“红色剧本杀”等创新产品,活化红色文化。同时多开发旅游延伸产品,比如年轻人喜欢的打卡盖章、沉浸式场景拍照、衍生文创产品等。
“安徽发展乡村旅游的环境很好,但游客的范围还可以再扩大。”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河北联谊会荣誉会长屈恩建议,利用香港中旅社等香港旅行社的媒体平台,加大对大别山优质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视频,重点推荐特色景点、人文和地方美食,吸引更多游客来安徽旅游,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东源大地有限公司总裁王嘉恩则从服务配套角度建议,通过增加旅游专线、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提升游客体验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当地文旅吸引力。
皖港携手 共创创新发展新格局
在考察过程中,委员们先后走访了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合肥高新区,在几家科技企业直观感受到安徽科技强省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从新能源汽车、光电设备到智能制造和高端医疗器械,安徽已变为快速成长的国家科技新高地,这也让考察团一行认识到,皖港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安徽科技创新指数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显示出厚实的科研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全国政协委员、SML集团主席孙少文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可以在安徽的科技产业升级中发挥独特桥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尚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范骏华建议,应支持更多安徽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利用香港资本市场拓展融资路径。同时,也应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合实验室建设,实现技术交流与人才共享。
“安徽的科技潜力不仅在‘硬核制造’,更在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香港正好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天然平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赛马会董事杨绍信建议建立系统的合作机制,让香港为安徽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渠道,安徽也可为香港带来战略性产业新空间。
“这次实地考察的几个企业,让我对安徽在新时代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出版印刷唱片同业协会执行会长吴静怡表示,安徽科研能力雄厚,可以与香港高校联合设立实验室,共建科研平台,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福建商会会长许明金表示,通过本次考察学习,令他对安徽及金寨老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深有体会,未来将引导一批会员企业到金寨老区参观学习、投资兴业,为老区建设贡献力量。
“大湾村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金寨经济开发区企业的科技突破,让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有了更直观的体会。这些宝贵经验也将为香港同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皖港合作提供重要参考。”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证券商协会永远名誉会长李君豪说。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民联监事委员会副主席胡剑江曾任安徽省政协委员,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考察中,看到多家安徽企业通过香港走向国际市场令胡剑江很振奋。他表示,香港作为内地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枢纽,在皖港合作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可以搭建皖港科创孵化器,依托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促进科大硅谷创新资源与香港资本优势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智慧农业项目落地,在皖西茶区试点物联网监测与区块链溯源系统。”胡剑江说,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要牢记香港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委员的责任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此次考察,是一场横跨文化、经济、教育的思想碰撞。委员们一致认为,香港作为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枢纽,可以在皖港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作好桥梁纽带,助力安徽用好香港在国际物流、品牌打造、检验认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优势,帮助皖企发展壮大,同时要讲好安徽故事,特别是安徽科技创新故事,带动更多港企来皖投资兴业。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