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柳亚子以抄书为乐

2025年07月09日 09:25  |  作者:周星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柳亚子的一生与书籍相伴,抄书不仅是其治学的重要手段,更是他深以为乐的事。

在主持编辑《南社丛刻》时,柳亚子主动承担了大量誊抄工作。原因有二:一是社友来稿字迹各异,行书、草书皆有,印刷工人辨认困难;二是稿件用纸大小不一,不便排版,且部分使用精美笺纸,字迹俱佳,直接付印恐被油墨污损,十分可惜。柳亚子便将所有稿件统一誊抄在印刷要求的红格稿纸上(每页24行,每行30字),原稿才得以妥善保存。

誊抄工作虽乐在其中,但也偶遇波折。第五集稿件完成后,柳亚子托付胡朴安转交印刷所,不料胡朴安不慎遗失稿件。柳亚子坚持索赔,但稿件的损失难以弥补,双方僵持不下。幸而同事叶楚伧出面调解,提议由胡朴安接手柳亚子在《太平洋报》的部分编务,减轻其负担,以便柳亚子有时间重抄。柳亚子这才释怀,重拾笔墨。

为了深入研究南明史,柳亚子借到一部内容完备的《南疆逸史》。因版本难得,他不厌其烦地亲手抄录了一遍。由于他搜集南明史料不遗余力,因此常得友人谢国桢、钱杏邨(阿英)等帮助收集或赠予。凡借阅的书,他必亲自抄录副本后方才归还,其中耗费的心力与时间难以估量。

1940年,柳亚子旅居香港,着手编纂百万余字的《南明史稿》。初稿字迹潦草,由熟悉其笔迹的外甥徐孝穆承担了重抄工作,徐孝穆数月内便清晰抄毕。不久后香港沦陷,仓促撤离中,这部珍贵的《南明史稿》未能带出,最终毁于战火,成了柳亚子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周星)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