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江西省政协——

搭好人才和岗位精准对接“桥梁”

2025年07月09日 09:2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为切实办好“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民生实事,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在省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可获每月1000元岗位补贴。这仅是江西省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系列“组合拳”之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社会非常关切,这也是省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点之一。

“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有效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不断提升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能。”施林彬委员调研发现对重点人群的创业教育存在短板,“没有创业教育和相关培训机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创业者创业能力的培养。”

如何以创业带动就业,释放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施林彬建议,搭建创业平台,千方百计帮助有创业意向重点人群解决诸如贷款、申请用地、注册登记等实际问题,扶植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生命力旺盛的产业。把创业成功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组织有创业意向者进行实习,积累创业经验,巩固创业成果。

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机构是“就业”和“用人”供需对接的“桥梁”。如何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效率,助推重点人群就业?刘卫东委员建议,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5﹢2就业之家”作用,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或社区推动的公益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市场化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各自优势,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让人找岗位更便捷、岗位找人更精准。

总体来看,我国就业形势较为平稳,但“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深层次的原因是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端与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端存在一定错位。

“今年高校招生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部分省市志愿设置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陈秀华委员看来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兴趣与潜能的挖掘,更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选择与发展。”

陈秀华委员从“用生涯规划思维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角度建议,高校可以组织企业进校宣讲、招聘会以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真实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职业规划App或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时的职业动态信息和智能化就业指导建议,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就业盲点。设立校内职业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评估与发展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与发展方向。通过举办模拟面试、职场实训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王磊)


编辑:董雨吉